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美军拟利用生物信息识别技术帮士兵找到敌人

2012年07月26日 15:15 来源:新民晚报 参与互动(0)

  在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中,以美国为首的联军在正面战场上,只用了很短的时间就奠定了胜局,然而,在随后的军事控制行动中却陷入了困境,饱受当地反抗武装的游击骚扰之苦。如何从大批平民中找出“敌人”成了困扰西方联军的难题。为此,五角大楼将希望寄托在“生物信息”识别技术上,并试图将尽可能多的人“记录在案”,以便在需要时对可疑人员进行快速识别,找出藏身于人群之中的“敌人”。

  能记住人脸的机器

  在当今力量不对称的战场中,强势方的军队往往要扮演警察的角色。简而言之,对一名士兵来说,战争已不只是开枪击毙对手,如何从无辜平民中找出“敌人”才是关键。在正常国家,警方可通过建立身份识别数据库来掌握辖区内人员情况,但在丧失基本管理秩序的战败国,面对大量难民和相似的络腮胡子,一名西方士兵很难从中找出“危险人物”。对此,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没少下工夫。

  早在1999年科索沃战争期间,美国五角大楼便委托国内科研部门研制出自动识别人脸特征的系统,这也是美军首次采用生物学来加强战场控制。这套被称为“BAT”的识别系统主要包括面部信息识别软件、指纹读取设备、数码相机和可连接信息资料库的电脑。通过对难民进行身份检查,他们的数据被集中保存在五角大楼数据库中,而有过“前科”的人的数据则会被重点锁定,一旦出现立刻提示。

  在好莱坞影片中,BAT就曾频频亮相,不过,由于剧情需要,BAT的功能被无限夸大了。事实上,直到2003年伊拉克战争期间,BAT设备才首次被美国海军陆战队广泛使用。2004年,美军攻陷“抵抗中心”费卢杰后,就开始对城内所有常住居民及流动人口进行特征识别并将资料入库。

  军火商的“新地盘”

  虽然BAT设备初步满足了美军海外征战的基本需求,但其体积大、信号不稳定以及数据库范围过窄的缺点还是令美军抱怨不休,因此生产一种易携带、使用方便、数据库更完整的身份录入/识别系统就成为五角大楼的重要任务,当然,对于军火商们来说,这也是一次很好的赚钱机会。

  今年4月,在华盛顿特区,美军进行了一次有关生物与电子产品的公开招标会,来自全美的12家生产商展示了最新的产品,其中很多生产商都有政府背景。五角大楼旗下的生物识别管理机构(BIMA)就推出可通过面部特征、指纹以及受测人情绪变化进行识别的掌上录入/读取器(HIIDE),该系统背后拥有较为强大的数据支撑,更重要的是可与美国联邦调查局和国土安全部的数据库建立“云链接”。

  事实上,BIMA早在2005年就已开始HIIDE的研发工作并在驻伊美军中小范围试用。时至今日,HIIDE已发展到第五代,外形尺寸为:长203毫米、宽127毫米、厚76毫米,重约1.5公斤,可缓存50万份数据并可通过无线局域网或3G手机网络进行联网操作,有很强的适用性,但也有美军士兵反映,HIIDE操作比较复杂,且保密性较差。

  此次展会上,由USMC公司推出的SEEK系统同样表现不凡。该系统长222毫米,宽140毫米,厚89毫米,重约1.7公斤,虽比HIIDE略大一些,但可操作性更强,除了同样可以录入/读取面部特征、指纹及情绪变化等受测因素外,SEEK系统还可兼容Windows系统,待机时间可达6-8小时,并可利用GPS系统获取位置信息。据悉,此前USMC公司曾在6万人中做过实验,证明SEEK系统的识别准确率达到惊人的99%。更重要的是,SEEK系统的无线连接主要通过美军军用3G网络,数据传输速度更快更安全。

  2010年10月,五角大楼曾买下10台SEEK样机送到阿富汗进行测试,其表现明显优于BAT系统。也正是因为这次测试,阿富汗内政部对SEEK系统印象深刻,已决定委托五角大楼向USMC订购。

  情绪暴露你的身份?

  与USMC以及SEEK等传统的生物识别系统不同,美国SPI公司推出的一种尚未命名的样机同样吸引了不少的眼球。据该公司负责人莱奥·诺德介绍,这种样机可利用情绪变化(突然紧张、装腔作势等)所发出的微弱电磁波来识别具有潜在威胁的人。

  该装置长230毫米、宽185毫米、厚165毫米,重约3公斤,可在2米内发现电磁波变化并可与五角大楼的数据库进行联网,可在5分钟内自动获取异常电磁波发射体的面部特征和指纹信息等。但由于此项技术仍处于试验阶段,因而误报率较大,并且存在系统不稳定和数据不完整等缺点。据称,SPI公司已决定与著名军火生产商诺思罗普·格鲁曼公司合作,共同推进该技术的实用化。

  移动电话暗藏耳目

  除了利用生物信息进行身份识别外,美军对于无线通讯窃取技术的研发也从未停止,尤其在手机普及的时代,利用手机定位、窃听乃至身份识别已不再新鲜。事实上,自从1999年以色列首次利用手机信号实施定位以来,手机定位和窃听的技术已经成熟,但进行数据“云计算”和身份识别还是比较新鲜的领域。

  2007年,美国TACDOMES公司在伊拉克设立专门通过手机信号进行数据分析和身份识别的实验小组,该小组在伊拉克境内拥有内政部的授权,可以查阅和下载伊拉克国内一切移动服务商的网络信息。据称,该小组利用的软件来自一家瑞典公司,可在一秒内扫描3000台移动设备,可兼容安卓、黑莓、塞班以及Windows等各种手机操作系统,涵盖范围除了手机,还包括GPS导航仪、3G路由器、iPad等。通过敏感数据过滤,该小组可自动海选“感兴趣目标”并对其实施短期监控。据知情者透露,新版监控软件甚至可以利用对方的手机或掌上电脑拍摄和回传现场画面。

  据该项目负责人安迪·吉尔透露,目前五角大楼正与美国联邦调查局以及国土安全部进行协商,希望实现生物信息和手机信号的全面联网,并建立统一的资料库。此外,五角大楼还有意与英国、澳大利亚等盟国共享此项技术。

  如果一切如愿,那么套用吉尔的一句话:“只要五角大楼许可,世界上所有人都可能在美军面前不再陌生……也许用不了多久,在世界的某个角落,你就会听到美国大兵对你说:‘嘿,哥们,站住,说的就是你!’” (风云)

 

【编辑:王金志】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