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10位百岁开国将军的长寿之谜 查看下一页

2012年08月17日 15:45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参与互动(0)

  在1000多位开国将帅中,活到甚至超过百岁的,至今已有十几位。身为将军而又寿至百岁,实属凤毛麟角。正因如此,大家对他们的生平事迹和养生之道,都怀有浓厚的兴趣。

  吕正操:享年106岁

  吕正操是享年最长的开国上将,也是最后一位逝世的开国上将。在抗日战争时期,吕正操曾担任冀中军区第一任司令员。

  吕正操曾用“打日本、管铁路、打网球”9个字来概括自己一生的经历和业绩。

  说到吕正操的健康长寿,真是如有神助,堪称奇迹。他打网球打到90多岁,打桥牌打到97岁,游泳游到98岁。

  在吕正操写的一首七绝中,有这样两句:“最喜夕阳无限好,人生难得老来忙。”他还说:“人,不在于活多久,而在于多做事。”

  吕正操的夫人刘沙曾经这样概括他的养生之道:“读书、打桥牌、打网球,是吕正操晚年保持体力、脑力的三个有力招数。”

  萧克:享年102岁

  萧克既是一位战将,也是一位儒将。他是唯一一位在红军时期担任过三个方面军领导职务的开国上将,也是唯一一位获得过茅盾文学奖的开国上将。

  1985年,萧克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之后,又取出早在战争年代就开始创作但因种种原因耽搁了40多年之久的小说初稿,重又开始修改。动笔之前,他写了这样一副对联用以自勉:

  雕虫半世纪,今再操刀,告老不惜老;

  戎马六十年,乐得解甲,赋闲再难闲。

  定稿后改名为《浴血罗霄》的长篇战争小说出版后,好评如潮,影响深远,随即在1991年获得第二届茅盾文学奖。

  胡耀邦阅读这部小说后,赋诗云:“寂寞沙场百战身,青史盛留李广名。夜读将军罗霄曲,清香伴我到天明。”文武双修、德才兼备、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用这16个大字,大致可以概括萧克将军的养生之道。

  陈锐霆:享年105岁

  曾经担任军委炮兵参谋长、副司令员的陈锐霆,是一位有着传奇经历和光辉业绩的开国将军。

  在陈老的客厅里,悬挂着张震上将书赠他的百岁祝寿诗:“义旗飘扬豫皖边,并肩作战斗敌顽。驰骋华东雄威展,献身神炮青史传。忠贞革命身心健,淡泊舒卷养颐年。战友情谊六四载,望君寿高彭祖前。”这首七律既是对陈老传奇人生的高度评价,也是两位老战友深情厚谊的生动写照。

  陈老写了这样一首四言诗,用以表达自己的生活态度和养生之道:自寻乐趣,不找烦恼;找点事做,忙比闲好;坚持锻炼,动能抗老;对党无愧,检点怀抱;死后献尸,医学解剖。

  陈波:享年102岁

  离休前任二炮后勤部顾问的陈波,是一位开国将军、一位独臂将军、一位百岁将军。这三个“一”,概括了陈波身经百战、波澜壮阔的一生。抗日战争时期,有一次陈波为官兵讲解滚雷的使用方法,并亲自做示范演示。他命令部队后退300米,在远处观看,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把生的希望留给战友。未料到那颗西瓜般大的不合格滚雷爆炸了,结果炸断了他的左臂、炸残了他的双腿。

  1955年,我军首次实行军衔制度,当毛主席听说有9位独臂将军、两位独腿将军时,感慨地说:“中国从古到今,有几个独臂独腿将军呢?只有我们人民军队,才能培养出这样独特的人才!”

  陈老历经磨难,走过了漫漫人生路,令人称奇、感叹、敬重。陈老的养生之道是什么?他何以能够走过苦难的阴霾,见证生命的彩虹?

  面对众人的寻访,陈老说:“人得有点精、气、神!我可以没有左臂,也可以没有双腿,但不能没有精神,不能没有追求,正如毛主席说的‘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要勇敢地面对人生的磨难,畏缩不前就会死路一条!”

  孙毅:享年100岁

  离休前担任总参谋部顾问的孙毅,在开国将军中是知名度很高的一位。

  毛主席叫他“孙行者”,朱总司令称他“孙胡子”。

  他曾多次说过,影响他的一生、成为他为人处事准则的,是两种植物:一种是“竹”,一种是“莲”。他把这两种植物,称之为铺垫自己人生之路的两块“思想基石”。他常说:“做人既要有竹子挺拔自直的精神,又要有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

  孙老把自己的养生之道,概括为16个大字:基本吃素,坚持走路,精神宽舒,劳逸适度。除此之外,孙老还总结出一些颇富哲理的健身名言,例如:“吃苦是福,吃亏是福”;“腰包无钱,睡觉香甜”;“健康长寿,始于足下”;“健康生快乐,快乐生健康”;“不戴乌纱帽,精神更活跃”;“境遇休怨我不如人,不如我者尚众;学问莫言我胜于人,胜于我者还多。”

【编辑:王金志】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