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国防大学披露解放军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模式

2012年08月21日 10:09 来源:解放军报 参与互动(0)

  加强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是胡主席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是深入推进我军人才战略工程的重大举措。走向这片“战略高地”,我们进行了一次怎样的远征?取得哪些重要成果?未来的图景如何?日前,就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这一话题,国防大学教育长夏兴有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创新实践,成绩斐然

  记者:近10年来,我军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经历了哪几个发展历程?

  夏兴有:大致经历了起步、探索和发展三个阶段。2003年之前为起步和探索阶段。这年,军委将国防大学定位为“综合性联合指挥大学”,标志着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工作进入发展阶段。特别是2008年6月,全军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座谈会召开,对推进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2011年召开的全军人才工作会议,部署实施《2020年前军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标志着我军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迈开新步伐。

  记者:国防大学作为全军综合性联合指挥大学,是培养联合作战指挥人才的主阵地。在这方面有哪些做法和成果?

  夏兴有:作为培养联合作战指挥人才的最高军事学府,培养的人才必须平时胜任组织联合训练、战时胜任指挥联合作战。一句话,就是能够“从这里走上战场”。围绕这一目标,我们积极探索具有我军特色的高级军事任职教育特点规律,构建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全新模式。一是围绕提高联合意识、联合素养和联合指挥效能,积极拓展教学内容;二是围绕推进多样化、模拟化、基地化训练,大力改进教学手段;三是围绕加强联合训练联合作战,努力优化教学组织。近年来,学校为全军和武警部队输送1万多名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可谓群星闪耀。

  步履铿锵,风景壮阔

  记者: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已经成为世界军事强国加紧改造和重塑军队的战略支撑。请问外军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主要有哪些模式?我军在这方面有何特点?

  夏兴有:综合来看,世界各国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主要有三种模式:一是以美军为代表的院校教育与部队训练相结合的逐级培养模式;二是以英军为代表的三级同校一体合成的院校主导模式;三是以法、德为代表的部队岗位实践成长为主导的培养模式。

  我军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是由军兵种指挥人才向联合作战指挥人才转化、由联合作战参谋向联合战役指挥员再向战略指挥员递进的过程。2011年召开的第十六次全军院校会议,进一步完善了以生长干部初级指挥、兵种(专业)指挥、合同作战指挥、联合作战指挥四个层次为重点的指挥军官逐级培训体系。

  记者:请您结合《2020年前军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展望一下我军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的未来图景。

  夏兴有:我军正处在机械化信息化复合发展的特殊历史阶段,我军的军事变革呈现出从思想理念、制度机制到人才培养等系统性变革的发展趋势。中央军委颁发的《2020年前军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为我们在新的起点上谋划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提供了遵循。未来10年,我军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需求将逐步增强,培训规模进一步扩大,数量更加充足,质量大幅提升,结构整体优化,作战部队军、师级指挥军官,经过联合作战指挥培训和具有跨战区、跨军兵种联合军演经历的比例将大幅改善,组织联合训练、联合行动、联合保障的能力将显著跃升,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之路越走越宽广,风景越来越壮阔!

  陆 军

  协调战区内诸军兵种部队和军地院校,首创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协作区。

  海 军

  发挥兵种齐全优势,构建以“三级七阶”为主体、多级轮训为补充的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训体系。

  空 军

  探索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基地化、网络化训练新路,构建基础训练、作战模拟、军事演习互为补充的实践锻炼平台。

  第二炮兵

  推进指挥和参谋军官多岗位交流锻炼,促使干部交流由局部交流向大范围交流转变,单一交流向系统交流转变。

  武警部队

  派出指挥员参与重大军事行动联指决策、与外军联合组织反恐演习,提高各级指挥员的联合意识和决策能力。

【编辑:王金志】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