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走向世界的新航迹:海军“郑和舰环球行”纪实(2)

2012年09月21日 13:5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铿锵玫瑰”绽放异彩

  “在她们这些人里,很可能会诞生中国第一个女舰长。”此次环球行中,来自海军大连舰艇学院的13名女学员格外受到关注,她们是中国海军首批舰艇指挥专业女学员。

  汪静,一个看上去有点瘦弱的安徽女孩,“从来就没有见过她疲倦的样子”。自2008年底入伍后,汪静就梦想着操舰巡海。“考上海军大连舰艇学院后,我再一次靠近了自己的梦想。”7月4日,汪静与男学员同台竞技,在专业技能比武中以2分45秒的成绩,取得了天文太阳单线查表计算竞赛女学员第一、全体学员第六的佳绩。

  严整的军容、流利的外语、得体的举止……6月26日上午,正在加拿大哈利法克斯访问的“郑和”舰对当地民众开放。登舰参观中,引导员汪梦西成了一个“景点”,参观的民众纷纷主动跟她合影。

  在战友眼里,李敏天生具有外交官的素质。7月17日下午,到访瓜亚基尔的“郑和”舰对外开放,当天参观的人非常多。她微笑着引导老人参观的照片,被当地媒体称为是“最美的中国笑脸”。

  “祝愿你早日当上舰长夫人”。在一次外方组织的欢迎招待会上,一位外籍军官半开玩笑地对李敏说。让他没想到的是,李敏的回答幽默而又坚定:“不是舰长夫人,是舰长”!

   中外学员大洋聚首

  此次环球远航训练,中方共邀请了来自美国、加拿大、法国、韩国、印度、孟加拉、巴基斯坦、印尼、文莱等9个国家的16名海军学员和军官,与中国海军学员同住、同吃、同训练,尽管他们国籍、民族、信仰和风俗不同,但相同的海军知识把大家连在了一起。

  “报告值更官,见习航海长苏白尔请示上更!”4月19日上午,“郑和”舰海图室迎来了一位新面孔——巴基斯坦海军学员苏白尔。“实习训练中,中外海军学员机会均等。”出访副指挥员、海军大连舰艇学院姜国平院长告诉记者,岗位值更是海上实习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各国海军通用的训练方法。

  中外海军学员同训,也给外军学员了解中国、感知中国提供了一个宽广的平台。孟加拉海军学员沙信之前对中国传统文化知之甚少,来“郑和”舰后通过上中国传统文化课,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他说:“这次环球实习为我提供了认识了解中国的好机会。中国人十分友好和善,待人处事真诚亲切。”

  与沙信所不同的是,来自美国安纳波利斯海军学院的叶霞,3年前曾作为交换生在武汉生活过一段时间,对中国有所了解。这次与中国海军学员十几天的同训,她感受最深的是中国军人很友好,在世界各地很受欢迎,特别是在亲眼目睹了加拿大海军隆重欢迎“郑和”舰到访的场面后,叶霞很是感慨地说:“只有一支正义的军队才能获得如此礼遇。这不只是对‘郑和’舰的欢迎,更是对中国人民和中国军队的欢迎。”

  “中国学员给我太多的感动,这份情谊,我一生都不会忘记!”另一名美军学员李斯娜晕船很厉害,每当晕船时,中方女学员有的陪着她,有的帮她打饭,这让她很感动。

  “其实,感动的背后,是外军学员对中国和中国军队的再认识。”廖世宁认为,中外学员在零距离接触中相互感知,一定会加深彼此了解和信任。

   华侨华人为之振奋

  7月19日上午,南美厄瓜多尔瓜亚基尔港,送别“郑和”舰,忙碌了5个昼夜的华侨庄锋毫无倦意。他打开电脑,凝神静思,登陆“厄瓜多尔福建华人社团网”,写下了他连日来的内心感受。

  “郑和”舰到访瓜亚基尔后,负责提供后勤保障的庄锋就把生意上的事交给了妻子打理。那5天里,庄锋把全部精力都用在了为“郑和”舰官兵的服务保障上。

  “华侨的爱国心、中华情,我们感受一路,感动一路,接受教育一路。”廖世宁告诉记者,每次到访,当地华人华侨都视“郑和”到来为节日,热烈迎接,全心保障。

  老人、小孩,男人、女人,在“郑和”到访马来西亚巴生港后,在军舰开放日纷纷登舰参观,使“郑和”舰成了欢乐的海洋。张宇,一位6岁的小男孩,在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陪伴下特意从新加坡赶来。为了能早一点看到“郑和”舰,一家5口头天晚上就从新加坡赶到巴生,并在附近找了一家小旅馆住下。当天一大早就赶到了港外排队。

  小张宇的爷爷告诉记者,他们是第二代移民华侨,祖籍是广东汕头,早就有到中国故土看一看的愿望,但一直未能成行。这次得知“郑和”舰停靠巴生港后,一家人两天前就着手准备了。他说,这次之所以带着家人都过来看,就是要让后代们知道自己的根在中国,什么时候都不能忘记。(完)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