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还原1935年汪精卫遇刺全程:凶手开三枪全命中(2)

2012年09月28日 16:19 来源:人民网 参与互动(0)

  铺垫——

  为接近汪精卫成立通讯社

  那么,应该怎样接近目标呢?为了四处打探消息,“危楼志士”们决心成立一个通讯社,并将孙凤鸣打造成一名优秀的记者。于是,1934年11月,一个名为“晨光通讯社”的牌子,挂在了南京陆家巷23号。

  董尧对记者说:“当时晨光通讯社有小中央社之称,小有名气。”就这样,经过半年多的时间,孙凤鸣在大家的帮助下,已经可以独立进出各大机关,进行采访、交换材料并出席各种招待会。

  董尧告诉扬子晚报记者,在两次行动失败后,“危楼志士”们将目标锁定1935年的国民党四届六中全会。刺汪行动当天,华克之在出发时将一支西班牙六响小左轮手枪交给孙凤鸣。

  细节——

  蒋介石指示要救活孙凤鸣

  在华克之与孙大林的信中,他曾经提到,汪精卫中枪倒地后,喘着粗气对蒋介石说:“蒋先生,你今天大概明白了吧,我死之后,要你单独负责了。”汪精卫的妻子陈璧君则抓住蒋介石说:“你不要汪先生干,汪先生可以不干,为什么派人下此毒手?”

  据研究员董尧称,当时不明所以的蒋介石恼羞成怒,表示一定要留活口问个清楚,以便还自己清白。于是,他要手下一定要奋力抢救孙凤鸣。医生奉命每小时注射强心针,无奈孙凤鸣早有求死之心,最终离开人世,年仅三十岁。

  孙凤鸣的妻子也在事发后被捕入狱,性格刚烈的她受尽酷刑却不吐一字,最终英勇就义。而当初一起策划刺杀行动的其他人,也均遭逮捕,先后被捕的有40多人,其中十多人被杀害。仅华克之隐姓埋名躲过一劫。

  传说与真相——

  孙凤鸣来历一度是个谜

  书信揭开真相

  董尧表示,当时因为南京当局始终查不清晨光通讯社的背景,关于孙凤鸣的身份和来历也成了一个不解之谜。当时关于刺汪事件流传有三种说法,一是刺杀汪精卫是共产党指挥的暗杀;二是蒋介石与汪精卫之间的矛盾导致蒋介石方实行刺杀;三是国民党资深人士举旗易帜的李济深等人所谋划的刺杀。

  这些说法,随着晨光通讯社的人相继被残害而死无对证。

  然而,在华克之写给孙凤鸣后人的信中,华克之对于刺杀汪精卫的动机以及对这次刺杀的性质其实已经挑明。

  华克之在信中介绍,刺杀汪精卫是自发自愿的爱国行为,这些人没有任何组织,只是因为爱国,看到日军频频进犯,却不见国民党采取合作方针,因此决定在国难关头,通过奉献自己来促成国共合作。

  他在信中对孙大林说,此事与历史上各种刺杀不同,因为这是不带个人恩怨的举动。“此事发生在‘一二·九’学生运动以前,是有起到了促使人民觉醒,坚持反对内战,团结抗日的要求,你爷爷孙凤鸣是真正的抗日爱国英雄人物。”

  档案之外

  半个世纪后

  英雄事迹广为流传

  现在在徐州市铜山区的黄集镇,徐丰公路黄集圆盘的北侧,有一座青松环绕的陵园,规模不大,但庄重肃穆。这里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修建的孙凤鸣陵园。在此之前,孙凤鸣这个人,在当地并不为人所知。

  在孙大林的书信中,扬子晚报记者看到,有很多时候,信的署名是“张建良”。孙大林告诉记者,张建良就是以前的“华克之”,后来进了国家安全部后改名为张建良。

  作为刺汪事件的唯一幸存者,华克之在给孙大林的信中写道,之所以没有尽早来找寻孙凤鸣的后人,是因为这些年的动荡生涯。在刺汪事件后,国民党对晨光通讯社展开了追捕和残杀,悬赏缉拿华克之,赏金从五万元加到十万元。作为刺汪行动的组织者,华克之几经辗转,隐姓埋名,侥幸存活。

  根据华克之信中描述,解放后他曾在公安部任职司长,后受潘汉年案牵连入狱22年,直到平反后恢复名誉,才开始寻找孙凤鸣家乡及其亲人。

  修建孙凤鸣陵园的事也是在华克之的努力下得以实施。此后,孙凤鸣的事迹在徐州铜山广为流传。

【编辑:王金志】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