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解放军医疗队员回忆在巴基斯坦救援工作

2012年10月11日 14:11 来源:解放军报 参与互动(0)

  去年10月,巴基斯坦南部海德拉巴地区发生暴雨灾害,导致800多万人受灾。应巴军邀请,中国人民解放军医疗救援队前往展开人道主义救援工作,如今,一年过去了,作为一名队员,经历的那些人和事仍然历历在目,让人难以忘却……

  到达任务区的第二天一大早,救援队冒着40度的高温搭建起十几顶帐篷,下午,帐篷医院就开诊了。由于当地气温比较高,发热患者较多,有的体温计只能甩到38度就降不下去了,聪明的护士高伟和郑晓翠就每天把几瓶清水放在驻地的冰箱里冻成冰,带到任务区的几个诊室存放体温计,问题便迎刃而解了。

  帐篷医院开诊后,巴军军医肖凯特一直担任女性诊室的翻译。第一天,有一名叫阿夏的妇女前来就诊,翻译“卵巢囊肿”这个词时,当地乌尔都语在英语和汉语转换时,妇产科女军医冯桂萍一直听不懂,眼看着门诊的患者越聚越多,肖凯特急中生智,在纸上画出一个卵巢又打了一个圈,终于让冯桂萍弄明白了阿夏的病情。从那以后,这种手语、口语加绘画的翻译方式使女性诊室的工作效率提高很快。开诊第10天,肖凯特要离开这里回克什米尔。临行前他借来一架老式胶片照相机,要和诊室的三名女军医合影,想到这一别此生也许再难相见,冯桂萍突然感到一阵伤感,眼泪竟吧嗒吧嗒滴在检查单上。

  此次任务是医院国家级医疗救援队自2008年筹建以来,第一次承担国际救援任务。总部配发的几台新装备挂车是首次长途机动执行国际人道主义救援任务,13顶帐篷里的正常供电、医疗用电和其中4顶帐篷的空调用电全靠这些“家伙”。在巴基斯坦,有一天,电力挂车出了故障,工程师薛玉川顶着烈日抢修了3个多小时,汗水打湿了迷彩帽,浸透了迷彩鞋,终于在最短时间内恢复了帐篷医院内的全部用电。薛玉川远在山西的老父亲肝硬化腹水已经在医院躺了1个多月,出发前不久他刚向科里请了探亲假,但接到执行任务的命令后,他还是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出征。在医疗队里,这样让人感动的故事很多:冉继华的爱人胃癌还在做化疗、危刚来执行任务之前父亲刚做完手术、王志文的孩子才刚刚满月……作为一名军人,大家都把个人的事情置之度外,全力以赴地投入到救援工作中。

  “快!立即建立静脉通道,进行心电监护……”小儿科医生依楠琳抱着一个1岁左右生命垂危的小男孩冲进输液室,当护士郑晓翠准备给孩子打针时,却发现孩子因为严重脱水和营养不良加上皮肤黝黑,在四肢上竟找不到一根可以穿刺的血管。闻讯赶到输液室的救援队副队长刘绍明一边指挥抢救工作,一边鼓励郑晓翠:“你是咱们乌鲁木总医院新生儿科的护士长,这是真正检验你技能的时刻,一定要救孩子!”郑晓翠镇静地把目光投向孩子的头部,最后终于通过小儿科的看家本领——头皮针,将液体缓缓送入孩子身体。这是帐篷医院开诊后接诊的第一个急诊病人,在后来的10多天中,像这样的情况,几乎天天发生。依楠琳清楚地记得孩子的名字叫肖蒙吉尔。因为从这个孩子开始,救援队队员将自我保障用的奶粉和豆奶粉全部送给了灾区像肖蒙吉尔这样营养不良的婴幼儿。

  转眼一年过去了,当祖国美丽的秋天来临的时候,回想在异国他乡那段繁忙而充实的日子里,大家曾为自己的祖国争得过荣誉,那份光荣和自豪依然回荡在心头……(陈秀萍)

【编辑:王金志】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