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副总设计师:99坦克三大重要指标媲美M1和豹2(2) 查看下一页

2012年10月17日 08:57 来源:中国网 参与互动(0)
中国陆军99式主战坦克
中国陆军99式主战坦克

  从小立大志,历经磨砺心系国家繁荣

  王哲荣出生于河北省高阳县一个农民家庭,自幼亲历了日本鬼子侵华战争所犯的滔天罪行,目睹了八路军、游击队不怕牺牲奋勇抗敌,幼小的心灵深处激起了对日本鬼子的极大仇恨,并立志好好学习长大保家卫国。日本鬼子的疯狂侵略,加上物资匮乏、上学条件的艰苦也阻挡不了他如饥似渴的学习热情。1950年小学毕业后考入了北京师大附中,初中毕业又考入北京11中,家庭条件的艰苦让他特别珍惜学习机会的来之不易,从小养成的一套行之有效、科学的学习方法,使他多次获得品学兼优学生奖励。1956年高中毕业后进入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装甲兵工程系坦克专业深造,六年军校生涯,扎实而又严格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理论学习,为他献身国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强烈的求知欲让他特别珍惜实习机会,大学期间他跑遍工厂各个车间,熟悉了车、铣、刨、磨等工种,全面系统的了解了坦克这个复杂武器系统的生产过程,并达到了三级坦克驾驶员的驾驶水平。1962年他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年毕业后分配到装甲兵科学技术研究院(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前身),从此就与坦克结下了不解之缘,直至今日一直从事坦克装甲车辆设计、理论研究工作。

  王哲荣酷爱坦克技术研究,50年来从未离开坦克总体技术研究工作,一直潜心钻研坦克发展的最新技术,曾先后担任过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总体室总体组长、副主任和研究所总工程师。1962至1984年先后承担了多项装甲车辆研制任务。1963年至1973年,他代表军方参加组织协调并承担我国第一代坦克——“121中型坦克”(即69式中型坦克)的全过程研制工作。1974年至1984年,承担并主持研制出我国第一台燃气轮机试验坦克和中型坦克新部件试验坦克。期间还主持完成引进项目“64式坦克”复装、试验和对其设计思想、技术特点的分析,并编译出版了《64式坦克技术说明与使用指南》上中下三册。这些都为他顺利完成三代主战坦克的研制任务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更为我国坦克装甲车辆研制提供了必要的技术储备。

  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王哲荣对技术的痴迷绝非常人可以企及,为了钻研技术难题,他克服了许多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牺牲了对家庭的关怀、对子女的照顾,“咬定青山不放松”、潜心钻研是他对待科研工作执著精神的真实写照。1964年,王哲荣作为装甲兵派出的唯一一名总体技术人员到某总装厂参加“121中型坦克”研制任务。期间正逢文化大革命,各种各样的政治运动、四清搞得如火如荼,政治运动高潮时,甚至有人给他扣上了“只专不红”、“只促生产、不抓革命”的帽子,但他始终牢记上级领导“把握难得机会,把自己锻炼成有真才实学的坦克专家,为推动我国坦克装甲事业发展做贡献”的叮嘱,克服了极左思潮干扰,一心一意把全部精力投入项目研制工作,从不参加派性活动。为了充实自己,总装厂8年时间里他很少回家,白天在研究室搞设计,晚上到各个车间了解、熟悉加工工艺、工装等。即使是春节,只要工作需要他也不回家,家里所有的负担都交给妻子一个人,两个孩子没人看管,妻子在外单位上班,每天骑自行车要走十几公里的崎岖路程。就这样最终他克服了重重困难与阻力,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圆满完成了“121中型坦克”三轮样车研制任务。研制成果为我国坦克外贸做出了突出贡献,获得了重大经济效益,1978年王哲荣被授予全国科学大会奖。

【编辑:王金志】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