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联合国考虑向叙派遣维和部队 斡旋工作持续进行

2012年10月24日 14:23 来源:国际在线 参与互动(0)

  联合国副秘书长近日表示,正在考虑向叙利亚派遣维和部队,一旦叙利亚冲突双方实现停火或者安理会作出新的决定,联合国方面就可以迅速作出反应。以下是驻联合国站记者徐蕾莹的详细报道。

  主持人:先给我们介绍一下联合国对于叙利亚危机的最新表态。

  记者:这个信息是由负责维和事务的联合国副秘书长拉德苏在22号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透露的。拉德苏表示,向叙利亚派遣维和部队的计划已被纳入联合国认真考量的范围之内。如果条件允许,联合国将派出维和部队维护和平和保护平民安全。不过,这一方案还要等待安理会的决定。拉德苏强调,目前,联合国还是把希望寄托在联合国-阿盟叙利亚危机联合特别代表卜拉希米的身上,呼吁国际社会支持他的斡旋努力,促使冲突双方实现停火,并且最终找到政治解决叙利亚危机的方案。当记者问到联合国将会派出部队的规模时,拉德苏表示,现阶段讨论维和部队的人数可能还为时尚早,具体要看到时候叙利亚的局势和任务的性质才能决定。最主要的是,维和行动将会根据安理会的决定行事。

  主持人:自从去年3月叙利亚危机爆发以来,联合国一直都在努力进行调节斡旋,希望实现停火。再请你梳理一下,联合国都做出了哪些努力呢?

  记者:今年4月21号,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决定向叙利亚派遣联合国叙利亚监督团,以监督叙利亚政府军与反对派武装之间执行停火协议的情况。这个监督团最初的任期只有90天,但是由于叙利亚境内冲突不断、停火一直都没有实现。7月20号,安理会通过决议将监督团任期延长30天,不幸的是流血冲突还在继续。安理会最终决定于8月19号午夜12点结束监督团任期,不再延期。

  不过与此同时,安理会同意在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建立一个新的联合国联络办公室。这个举动说明,虽然监督团的工作结束了,但是通过外交斡旋等和平方式解决冲突的努力没有停止。这也是多名联合国高官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的一点。拉德苏在22号的新闻发布会上也强调,安理会决定从叙利亚撤出监督团,主要是因为当时叙利亚境内的局势不允许监督团有效开展工作,但是促进停火与对话的斡旋工作始终都没有停止。

  自从9月初正式接替安南出任联合国-阿盟叙利亚危机联合特别代表以来,卜拉希米日前第二次访问叙利亚。他此行的目的主要是敦促叙利亚政府军与反对派武装在即将到来的伊斯兰教重要节日宰牲节期间实现停火,叙利亚总统巴沙尔对卜拉希米的斡旋努力表示支持。卜拉希米的倡议也被某些媒体和分析人士称作安南的六点和平计划之后,又一个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可和支持的主张。

  主持人:徐蕾莹,能否再请你介绍一下目前联合国维和部队执行任务的情况?

  记者:目前,有近12万人参与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部主导的15个维持和平行动和1个政治特派团。其中包括8万多名军事人员、军事观察员和1万3千多名警察。众所周知,联合国没有自己的军事部队,所以完全要依赖会员国的派遣。这些军事人员和警察分别来自115个国家。

  联合国维和部当前领导的16个和平行动分部在非洲、美洲、亚太和欧洲四个主要地区。其中在非洲的维和行动最多,一共有7个。

  如果要部署新的维和行动,关键还是要看安理会的决议,只有通过决议才能正式授权开展行动。在那之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磋商和实地评估,来确定派遣维和部队是否是最佳选择。

  而维和经费的问题则是联合国全体会员国的集体责任,各国按照《联合国宪章》的规定,按照一定比例分摊维和行动的费用。2011-2012年度,联合国维和行动摊款捐助国的第一名是美国,中国则排在第七位。

  相关报道:
          叙利亚:停火很难和平仍远 大国博弈左右局势
          美军在约旦建司令部 特种兵随时准备飞往叙利亚
          土耳其动用先进火炮打击叙利亚 精度接近导弹
          俄消息人士称美特工操纵土耳其扣押叙利亚客机
          对叙利亚开战? 土耳其仍在犹豫

【编辑:王金志】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