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中国成功研制特种性能高速无人机(2) 查看下一页

2012年11月03日 10:28 来源:人民日报 参与互动(0)

  每一次加速,都是履行使命的展示

  2000年,黄长强教授在国外学习。

  一次,黄长强开玩笑和国外专家说他们的电视机落后,只有8个频道、高低频调换时还要换线。国外专家反唇相讥,说他们对这些小事不在乎,只要卖给中国一枚某新型战机训练弹,就能换得一火车皮电视机。

  那一刻,黄长强的心被深深地刺痛了,但他又不得不承认这个事实:外方卖给我们一枚某型训练弹数百万元,专用检测设备1000多万元,每架飞机百余万元的改装费;另有一种新型训练弹,多少钱都不卖,“弹”成了新型战机提升战斗力的“瓶颈”。

  “机不能被弹憋死!”回国后,黄长强横下一条心,一定要让战机挂上属于中国自己的导弹训练弹。

  黄长强遍访国内顶尖的科研单位,但一听说是研制导弹训练弹,因为风险大、经费不足、技术难点多,纷纷望而却步。

  无数次的奔波,无数次的游说。黄长强的诚意感动了一些科研单位,同时,他提出“强强合作、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合作模式,走军民融合式发展道路,一起并肩作战,攻坚克难,汇成强大科研力量。

  2003年夏天,他们研制的某型空地导弹训练弹,终于等到联机试验的那一天。当时,南方正遭遇数十年不遇的高温天气,为不影响部队训练,他们只能利用上午11点至下午3点的午休时间做训练弹与飞机的交联试验。这也是一天中最热的时段。机场没有树木遮掩,热浪袭人,调试设备因太热而“罢工”,只好把设备放进开着空调的汽车里,课题组人员则在炎炎烈日之下,顶着四五十摄氏度的高温忙着测试。

  20余天的试飞结束。在技术鉴定会上,由3名院士牵头组成的评审会,给予训练弹高度评价——其总体技术达到国内最先进水平,其中研制的某项装备达到国外同产品的先进水平。

【编辑:曹昆】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