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军报:曾有多位飞机专家倒在工作岗位令人唏嘘 查看下一页

2012年12月14日 11:19 来源:解放军报 参与互动(0)

  “当我叫你英雄的时候,我已泪流满面。”这首赞颂罗阳的歌曲《我的英雄》,如今在互联网上广为流传。

  在常人眼中,罗阳是位了不起的英雄。沈飞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谢根华却如是评价:“罗阳就是一个普通的人,是我的好搭档、好伙伴。”罗阳的妻子王希利也说:“要是罗阳不走,他和大家是一样的。”

  走近沈飞,走近航空人,记者深切体会到这两种说法其实都是对的——

  罗阳既是一名英雄,又是千千万万为建设强大国防默默奉献的航空人中的普通一员。

  一颗星星陨落了,但天穹依然群星灿烂——

  罗阳,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飞机不是一个人的作品,是集体作品”

  在大家为歼-15舰载机完美着舰欢欣鼓舞时,作为战机研制现场总指挥的罗阳,却倒在了凯旋路上。

  功成身死,为国捐躯之悲壮莫过于此。这种时间上的偶然重叠,构成一种近乎残忍的巧合。

  有人说:如果罗阳不是倒在成功那一刻,他的事迹也许不会这样感动亿万国人。然而,当记者走近航空人,回眸中国航空发展的历史,类似罗阳这般令人唏嘘的事情,已多次发生——

  黄志千,歼-8飞机的总设计师,因飞机失事献出了自己生命。那一年,他也是51岁。

  孙新国,中航工业沈阳所飞机设计专家,大年初二去办公室加班,心脏病突发倒在了工作岗位上。

  杨宝树,歼-10飞机研制现场总指挥,身患癌症的他在生命垂危时还喃喃自语:“飞起来……”

  感怀往事,正如媒体评论所言:国防航空工业是一条“生产”英雄的流水线,一直不断生产着“罗阳式”的干部和专家。

  正如歼-15舰载机总设计师孙聪所说:“飞机不是一个人的作品,是集体作品。”更多的航空人,是以默默无闻的平淡方式,为祖国航空事业奉献着自己的人生。然而,他们的精神同样动人心魄——

  中航工业企业文化部部长刘洪德说:“许多航空人退休前都表示,能不能再多干两年,不要报酬都行。”

  沈飞集团公司高工姚志诚,退休10多年了,依旧坚持到办公室帮助工作。如今,在上班的路上,老人家的身影已成为一道风景。

  采访中,刘洪德部长告诉记者:某新型飞机的负责人身患肾癌,接受手术治疗后,现在依旧奋战在科研一线。

  记者追问:“能透露他的名字吗?”

  刘部长回答:“不行,他的工作保密。”

  也许有一天,他也会像罗阳一样广为人知、被人赞颂,但更多的“也许”,他可能会永远隐藏在天幕之后,不为人知。

【编辑:曹昆】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