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三级军士长周忠河:一把永不卷刃的水下尖刀(图)(3) 查看下一页

2012年12月17日 16:09 来源:中国海军网 参与互动(0)

  “任务就是职责,使命高于生命”

  周忠河是潜水员里出了名的“拼命三郎”,靠着过硬的技术和胆识,他一次次挑战生命极限,一次次创造水下奇迹。

  2002年5月7日21时40分,中国北方航空公司CJ6316航班在大连港附近海域失事。大队接到援救命令后,仅用40分钟就抵达了空难海域。5、6级的阵风夹着暴雨,推着2米高的涌浪不停地向船舷打来,水下能见度不足50米,在这种恶劣海况下打捞作业,潜水员很难控制平衡,非常危险,加上海面上到处漂浮着残缺不全的罹难者尸体、遗物和飞机残骸,作业队整装待发却没有谁敢第一个下水。

  眼前惨烈的场景,让周忠河窒息,他想到了自己温暖的家,又想到了那些失去亲人的遗属们。他第一个站了出来,一头扎进了冰冷的海水。抵抗住内心的恐惧,他艰难地把一具具尸体打捞出水。“那是我第一次打捞尸体,怕极了,连着做了几天的噩梦,两天吃不下饭,但当时我只有一个念头,就是尽快完成任务。”

  5月12日,已经连续4天超负荷作业的他又像往常一样,凌晨3点多钟开始下水探摸,经过近4个小时的海底搜寻,发现了一块较大的带有电子感应器的飞机残骸,他立即报告舱面指挥员。指挥部鉴于周忠河连续下水次数过多,水下作业时间过长,体力消耗过大的情况,决定让他系好留绳后出水,由另一名潜水员下水捆绑,但周忠河执意不肯,硬是踏着半米深的淤泥,在水下继续作业了20多分钟,绑定了钢缆。出水时,周忠河连站着的力气都没有了,是战友们把他抬进休息室的。

  周忠河常说:“潜水员这个职业,因为险,才需要我去挑战,因为难,才需要我去承担。”2001年,某武器试验,弹体折断沉入74米深海底,这个深度远远超出常规潜水装具60米的极限深度,然而,如果不能及时打捞出弹体,就得不到精确的实验数据,以前的努力将付之东流。在场的每一名潜水员都清楚地知道大幅度超极限水深作业意味着什么——挑战装备的设计和使用极限,改变呼吸介质,极有可能导致中枢神经受伤或肺部撕裂,这无疑是与死神交手。

  现场一片沉寂。

  还是周忠河第一个站了出来,在生命与使命面前,选择了后者,他平静而坚定地说:“我还没结婚,没有后顾之忧,让我来。”说完他在生死状上签了名,向周围的每一个人敬了一个军礼。下水后,他凭着超人的毅力,顽强的精神,精湛的技术,冒着生命危险连续作业近5个小时,圆满完成了打捞任务,创造了军队常规潜水装具下潜深度最大、首次使用空气潜水装具进行氦氧混合气潜水、首次使用国产混合气装具在74米深度进行实际水下作业等3项纪录,为该型导弹后续试验工作做出了根本无法用经济价值来衡量的贡献。水下减压过程中,由于水温低、热量散失快,经过3个多小时的9站减压出水后,他的体温只有35℃,已经处于半休克状态。

  为了在水下保持头脑清醒,他的舌头和嘴唇全被自己咬破了。“直面死亡是无畏,战胜死亡才是勇敢!”同年10月,一艘运输液化气罐的地方货轮在山东半岛附近海域失事起火,大队海上抢险小分队奉命乘直升机前往搜救落水人员。“当时气象条件特别恶劣,海面浪高6米,阵风10级,能见度不足500米,在狂风和巨浪中,失事船只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左冲右撞,随时都有爆炸的危险,在这样恶劣的海况下实施救援,涌浪随时都有可能把我们拍在船舷上,稍有不慎就会葬身大海。”大队技术处处长周君现在回忆起来仍心有余悸。面对这样的情景,周忠河没有退缩,在乘直升机吊篮到海面实施援救时,一个涌浪把他打出了二三十米,潜水面罩也被打掉了,在毫无安全保障的情况下,他在水中硬是坚持了1个多小时,营救出5名落水人员。直升机长感慨地说:“你们真是一群不要命的人!”

  “是党和部队培养了我,只要任务需要,只要一声令下,我随时做好准备”。2008年6月,大队陆上机动抢险小分队奉命赴四川紫坪铺水库执行搜寻失事直升机任务,当时,地震造成的山体滑坡,把水库堵塞成了数个堰塞湖,巨大的山石伴着泥石流不时向湖中滑落,形成的水位落差使水流湍急,漩涡一个接一个,流速超过1.5节,淤泥2米多厚,湖水浑浊,水下能见度几乎为零,在这种情况下进行水下作业,每一次探摸都有可能被漩涡吸入湖底,每一步前进都有可能陷入淤泥无法脱身,每一次排查都有可能被滚落的山石掩埋。“我技术好,我先下去试试!”又是周忠河,第一个下水,两天内排除水下疑点22个。

【编辑:张志刚】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