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蛟龙号总设计师徐芑南:“我只是团队中的一员”

2012年12月21日 09:10 来源:光明日报 参与互动(0)

  12月14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总设计师徐芑南,获得中国科协评选的“十佳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

  已经数不清这是徐芑南获得的第几个奖了。国家科技进步一、二等奖,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特等奖、一等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全国海洋行业优秀代表人物等众多荣誉,先后被他收入囊中。说起这些奖项,从事了一辈子潜水器研究的徐芑南,总是会摇头说:“这不是给我一个人的奖,我只是团队中的一员,是替团队领奖。”

  “‘用’字当头”

  “在经过一系列验收后,蛟龙号明年就可以交付使用了!”说起蛟龙号的未来,徐芑南不禁兴奋起来,“它可以运载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进入深海,执行科学考察,也将应用于海底资源的勘探和开发工作。”

  蛟龙号最大下潜深度达7062米,可在占世界海洋面积99.8%的广阔海域自由行动,是目前世界下潜能力最强的作业型载人潜水器。

  盘点徐芑南的“作品”序列,从我国第一台单人常压潜水器和双功能单人常压潜水器,到我国第一台600米水深的大功率作业型缆控无人潜水器,再到潜深6000米的自治水下机器人;能够直接服务于科学研究或工程应用,是它们一致的特点。

  “‘用’字当头。”徐芑南用这四个字描述自己的设计理念,“希望潜水器投入应用是我最大的愿望。科学技术只有投入应用,才能实现其价值,不然就成展览品了。”

  “人人都是主角,人人都是其他人的配角”

  蛟龙号的研发,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机械、通信等12个分系统,涉及到大量技术领域的前沿科技。作为总师单位的中船重工七〇二所,需要联合中科院自动化所和声学所等上百家科研单位进行协力攻关,各种事物可谓千头万绪。但所有合作者对徐芑南这位总设计师,却是众口一词地赞扬。

  “人人都是主角,人人又都是其他人的配角。大家要相互补台,互不拆台。”这是徐芑南坚持的一个原则。

  2009年,蛟龙号第一次海试,声学系统就碰到了问题。徐芑南让所有人一起帮忙解决问题。大家分头行动、共同找原因,后来发现问题出在母船的噪声太大,仅一周工夫,就把问题解决了。

  在这种氛围下,只要遇到问题,来自不同单位的研究人员都全力以赴,连船上的船员、工人师傅都会帮忙出主意。有一次,蓄电池箱内银粉漏出,难以清除,是工人师傅想出了用面粉团粘除的“土办法”。

  “终年辛辛,不觉苦苦”

  在徐芑南住的宾馆房间里,一只看似用了很久的血压计摆在桌子上。“他血压波动大,血压计要随身带着。”老伴儿的言语中充满了关切。

  2002年,被任命为7000米载人深海潜水器的总设计师时,徐芑南已经66岁高龄,身患心脏病、高血压,还有偏头痛,一只眼睛已仅存光感。“我一思考潜水器的问题,头就不疼,不思考就疼。接下这个任务,让我感觉舒坦。”徐芑南说。

  然而回顾这漫长的研制过程,徐芑南却觉得“终年辛辛,不觉苦苦”。“搞了一辈子潜水器,一直有这个心愿,想让中国的潜水器可以在世界所有的海域活动,现在终于实现了。”他的脸上绽放出满足的笑容。

  “我有遗憾,也没有遗憾”

  实现了愿望的徐芑南却依然觉得有些遗憾。“我真的还想继续冲在我国深海装备研制的第一线,但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好,硬件条件不允许了。”

  虽然身体不好,徐芑南却喜欢和团队中的年轻人坐在一起探讨,仿佛在他们身上看到了过去的自己。蛟龙号的科研团队可谓是青春力量,担纲12个分系统副主任以上的设计师,平均年龄只有32岁。

  看到这支在自己带领下成长的队伍,徐芑南笑着说道,“我有遗憾,也没有遗憾。虽然我不能直接在一线冲锋陷阵,但我们的人才培养起来了,这些年轻人经验丰富,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能够继续研制更先进的潜水器。今后我希望,能够继续为国家的海洋事业发挥自己的力量。”(记者 杨君 张玉玲)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军事频道

【编辑:马婷婷】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