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国空军工程大学研究成果令四代机总师激动 查看下一页

2013年01月30日 08:58 来源:解放军报 参与互动(0)
运20

  创新服务战略转变的科研模式

  就在记者采访前一周,我国某型四代机总师匆匆飞赴西安,直奔空军工程大学的科研大楼,一呆一下午。

  “没想到,你们研究得这么深,做得这么好!”打造国之重器的他,看完相关项目的技术演示后十分激动地说:“在这一领域的研究你们已走到了前列。”临行前他特意将相关项目总师留下,研究合作的具体事项。

  这样的造访,近两年纷至沓来。此前,某特种飞机总师来了,将准备给其他科研单位的项目给了学校;大型军用运输机总师来了,考察完毕就马上商谈合作项目;航天某院的领导来了,主动出资要求联合建设某型装备指控技术实验室……

  “这几年有关空军装备发展和战斗力建设的许多重要项目,大学都有一席之地。”据学校科研部部长于雷介绍:目前学校承担的国家、军队级重大项目达110余项,获国家、军队级科技奖励90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10项。

  这一新局面的开创,正是学校适应空军战略转型要求,改革创新科研模式的结果。

  ——顺应开放性科研时代潮流,与国防工业部门、军内外科研院所开展战略合作,打造军民融合的科研体系。他们先后与中航工业、航天科工、中电集团等30余个单位建立了合作关系,与清华大学、西安交大、中国科技大学、国防科大等知名学校共同开展有关战略发展、前沿探索的研究,使学校的科研融入国家国防科研的大体系中。

  ——适应作战体系化和武器装备集成化的要求,改变各专业学科单打独斗的科研模式,先后打造了10余支跨学院、跨学科、跨专业的科研创新团队,形成了解决作战与装备发展结合的战技融合的作战研究队伍,解决装备在体系作战中的综合集成和运用问题的体系研究队伍,研究未来科技发展的高端引领团队。这3类“科研军阵”攻坚破堡,成为解决空军体系作战难题的生力军和突击队。

  与打造新型科研队伍相适应,另一项有战略意义的科研工程也全面启动。他们发挥大学学科综合、兵种齐全、资源丰富的优势,着手筹建学校教学科研综合平台,对各院系相对分散的科研资源进行综合化、一体化配置。

  在学校科研大楼3楼,平台建设负责人杨建军教授打开多媒体课件,为我们演示了正在抓紧建设的平台总体架构:大学公共平台、学院特色平台和学科基础平台“三位一体”,形成“1+N+X”的体系架构。大学公共平台包含数字化联合实验、模型数据共享服务、基础资源共享服务、对抗训练综合演示等6类子平台、13个功能系统,各学院有15个特色平台和200多个基础平台。

  副校长杨晓铁告诉记者,这个综合平台利用统一的网络协议和标准体系,综合集成学校现有的研究中心、实验室、数据库等科研设施,花费少量资金就能实现实验资源、数据资源、人才资源的有效整合,建成后将成为重大的综合性科研课题“孵化器”。

【编辑:贾龙】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