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钓鱼岛问题:奥巴马只送安倍“保持克制”大礼包

2013年02月28日 16:32 来源:青年参考 参与互动(0)

  安倍在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以“日本回来了”为题,阐释了日本不会沦为二流国家的理念。价值观外交、全球公共品以及强化与亚太盟友的关系,是安倍外交的三大基石,貌似追随美国的外交政策,但是也会让美国感到不舒服。

  安倍的访美行程终于如愿,与奥巴马握手言欢的一瞬间,向世人展现“日本回来了”。从双方会晤之后发表的声明来看,安倍和奥巴马各有心思,虽有交集,但重心有异。在安倍最关注的中日钓鱼岛问题上,奥巴马在公开场合不置一词,并没有给出明确的承诺。

  安倍前往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演讲之际,主持人如此调侃:“在华盛顿,你越重要了,得到的待遇越差劲。”何尝不是对安倍低调访美的另类解说呢。

  安倍访美有四个主要议题:日美同盟、钓鱼岛、朝鲜核问题以及TPP。日美同盟与朝核问题是双方共同关注的,奥巴马在会后也做出了重要的表态。日美同盟是亚太稳定和美日合作的基石,同时安倍可以指望在自己的任期中有奥巴马这么一个强有力的合作伙伴。对于朝核问题,奥巴马同意与日本采取强硬制裁。

  夯实日美同盟,是安倍与奥巴马最大的交集。民主党执政期间,尤其是鸠山由纪夫提出“东亚共同体”的概念,让美国大为不满,日美关系一度下滑。安倍访美大有“修好”于美国的意思,重温自民党与美国的亲密关系,比如上个世纪八十年中曾根康弘与里根之间的亲密关系。

  当然,双方对日美同盟的功能并未达成一致。对奥巴马而言,日美同盟是美国回归亚太的重要一环,单靠美国一家之力,无法实现主控亚太的目标,而安倍在此之前也表示,日本要配合美国的亚太战略。安倍访美以及强调日美同盟,更多地指向中国,在中日钓鱼岛对峙之际,日本希望借助日美同盟向中国施加压力。在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演讲时,安倍声称不要低估日本的意志时,将日美同盟拉出来,大有狐假虎威的架势。

  钓鱼岛问题不仅使中日关系冰冻,而且引起中美日三角关系的互动。美国回归亚太需要借助日美同盟,但是却不想陷入中日关系的泥淖之中。有美国学者呼吁安倍向奥巴马承诺“不开第一枪”,美国新任国务卿克里则赞赏日本“保持克制”,安倍晋三则表示,日本无论现在还是将来都会保持克制云云。由此可见,安倍从奥巴马那里得到的大礼包就是“保持克制”。美国在钓鱼岛问题上采取的是“风险管控”的策略,在主权归属问题上不站队,不表态,以避免刺激中国;而同时又支持日本在钓鱼岛的行政管辖权,将日美安保条约第五条用于钓鱼岛,以避免日本“脱轨”。

  正基于此,奥巴马在会后的新闻发布会上没有提及钓鱼岛,甚至没有谈到美国“再平衡”战略。对奥巴马而言,朝核与伊核更让人头疼,而朝核问题的解决必须得到中国的支持与合作。

  国内经济增长乏力,自动减支问题迫在眉睫,这也难怪在与安倍会晤之后的记者会上,美国记者“跑题”问奥巴马关于财政悬崖的问题,让安倍以及在场的日本记者大感意外。奥巴马关注的是美国经济增长问题,他想从安倍那里得到关于TPP的好消息,但是加入TPP并不是安倍一个人说了算。双方只是承认在双边贸易问题上都存在敏感领域,比如日本的大米问题。

  保护日本农业是日本签订双边或者多边贸易协议的前提,美国则希望扩大农业出口。安倍送给奥巴马最大的礼物是将进行TPP协商的承诺,至于何时加入那是另外一回事了。

  奥巴马在第二个任期中还是将经济问题置于首要地位,新任国务卿克里也注重经济外交。安倍晋三上台之后推行日元贬值的增长策略,已经引起广泛的不满,在G7与G20会议上,美方都对日元贬值保持沉默。当日元贬值与奥巴马制造业振兴越来越不合拍时,奥巴马还会继续沉默吗?

  此外,安倍在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以“日本回来了”为题,阐释了日本不会沦为二流国家的理念。价值观外交、全球公共品以及强化与亚太盟友的关系,是安倍外交的三大基石,貌似追随美国的外交政策,但是也会让美国感到不舒服。奥巴马向美国人承诺,美国要成为一流强国,而安倍在美国声言要振兴日本,成为一流强国。那么,在日美同盟中,谁是主导者呢?对奥巴马而言,日美同盟很重要,但是日本越来越成为一个不听话的盟友了。在安倍访美期间,美国众议院议员给安倍的信中,提醒日本不要否认“河野谈话”,要继续解决慰安妇问题。

  安倍在美国高调宣扬“一个强大的日本回来了”,奥巴马心里是否欢迎呢?安倍想模仿中曾根的硬朗作风,但是日本国力与国际格局早已今非昔比。(孙兴杰 国际关系史博士)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军事频道

【编辑:贾龙】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