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献了青春献子孙” 中航成飞专务谈三线军工精神

2013年03月12日 15:20 来源:中国航空报 参与互动(0)

  献了青春献子孙——全国人大代表、中航工业成飞专务洪建胜谈三线军工企业建设

  记者:请您谈谈对三线建设的感受。

  洪建胜:对于三线建设,我有深刻的体会。我是1975年参加工作的。当时在“备战备荒为人民”的背景下,我们一批人来到三线地区,当时到处都在动员转业军人、知识分子、工人等到三线。那时前线是沿海,后方是陕西、贵州、四川这些内陆地区。所有的三线企业都是由沿海地区企业援建的,当时投入2000多亿元。没有任何基础设施,所有的基础建设都是后来慢慢建起来的,条件之艰苦可想而知。比如贵州很多航空工厂,都是沿着一条山沟建厂房,条件、环境非常差。

  记者:您觉得三线的精神是什么?

  洪建胜:有一句口头禅:献了青春献子孙。有些三线企业在改革开放后,军品投入多,经营条件好的,都基本实现了搬迁。但还有一些企业,当时的产品主要不是军品,它的竞争力慢慢消失,还继续留在老区。我1975年在陕西宝鸡北边的一个工厂上班,那时车间工作条件非常艰苦,建厂快40年了办公室墙上刷的漆还跟刚开始一样,职工的收入很低,生活困难,但是他们奋战在三线的精神非常感人。

  这些三线军工贫困企业,航空工业为国防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但这一批三线企业还是在相对落后的地区,有的企业现状很贫困,国家应该出台政策对其进行帮扶。三线军工人的精神还在,相信只要有国家政策支持,他们还可以为国家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焦静波 马宁)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军事频道

【编辑:贾龙】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