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英“毕哈伊尔”号货轮惨案呈现日寇罪恶

2013年03月21日 15:37 来源:新民晚报 参与互动(0)

二战期间,日本陆军虐杀战俘、屠杀平民等罪行数不胜数。同样,日本海军在印度洋的几次作战中,也有一次残酷的虐杀战俘事件传出。战败后,这次事件中的一些凶手落网。可惜的是,其中一个犯人从宪兵手里逃脱,还留字条向战犯法庭挑衅,这不能不说是正义的缺失。

日军舰队出击印度洋

1944年3月2日,一支由“青叶”号、“筑摩”号和“利根”号重巡洋舰为核心的日本舰队在左近允尚少将的指挥下,从日军班克锚地出发,向印度洋开进。3月4日中午,舰队完成海上油料补给后,排成横列搜索队形,开始南下。

3月5日上午,“青叶”号向各舰发出电报,称潜艇部队发现盟军大型运输船,并公布了该船的可能航线。翌日,日军舰队根据预测航线赶到作战海域,占据有利阵位,准备截击盟军运输船。然而,印度洋变幻莫测的天气让日本舰队大吃苦头,当天云层低厚,下着小雨,能见度不佳。直到22时,日军仍未发现盟军运输船的影子。原来经过大西洋之战,盟军商船的船长对潜艇非常敏感,稍有可疑就转向规避,宁可多绕些路。这使他们逃过了一劫。

3月8日,日军出动水上飞机进行搜索,仍然毫无进展。为了扩大搜索区域,日军将各舰间距扩大到6万米,尽管如此,依然徒劳无功。

于是,日军决定改变航向。日军明白,3月9日是最后的机会,再找不到,就说明这艘商船彻底逃脱了。

“毕哈伊尔”在劫难逃

3月9日,已经与舰队距离较远的“利根”号重巡洋舰开始了紧张的搜索。11时30分,日军舰船发现不明烟柱并报告各舰。瞭望哨的报告让日军兴奋起来。12时19分,“青叶”号开始拦截盟军运输船。为了迷惑商船船员,“青叶”号舰长黛治夫命令把船头的菊花纹章遮盖。12时46分,双方接近到目视距离。日军发现这是一艘排水量超过1万吨的灰色货轮,船名“毕哈伊尔”。

黛治夫下令捕俘队集合,随时准备登船。为了俘虏这艘船,黛治夫命令“利根”号全速前进,并降下日本海军旗,升起美国国旗。黛治夫还命令发报假称自己是美国巡洋舰,有重要信息通报,要求对方停船。但商船上的船员也不是傻子,他们明白遇到了敌人,猛地转向逃逸。

眼见计谋被识破,黛治夫命令撤去伪装,向货轮前方开火。日军的炮弹不断炸起高高的水柱,但这艘货轮并没有投降,日军看到货轮上的船员们正在慌乱地放下位于左舷的救生艇,准备逃生。一般来说,不应攻击救生艇,但“利根”号上的主炮和高射炮都向救生艇开火。

之后,日军又向货轮开火。一开始,平时缺乏实弹训练的日舰炮手打得并不准,头两轮炮火全部打飞,第3轮炮火才有1发命中,但这发炮弹打在正在放下的救生艇旁,不仅在船体上开了一个大洞,还掀翻了救生艇。随着越来越多炮弹射入船体,货轮的船体上密布弹孔。当货轮沉没时,水面上只剩下2艘救生艇和一些在水中挣扎的船员。

日军决定把这些人全部抓走,最后总计俘虏115人(41名英国人、3名中国人、71名印度人)。所有的俘虏被关在“利根”号的前部舱室内。经过审讯,发现其中有几个美军轰炸机飞行员,于是这些飞行员被单独看押。然而,后来的事态发展,是俘虏们始料未及的。

“恐怖之日”血流成河

3月15日至17日,“利根”号将35名印度战俘转移到了附近港口的陆军收容所,随后留在船上的俘虏们发现日本水兵在后甲板上忙碌着什么事情。原来,日军发现从这些水手口中得不到什么情报,于是决定把他们处置掉,方法是日军一贯的斩首。为了做得干净利落,“利根”号的舰长将此任务交给了石原中尉。石原接受任务后,命令水兵在后甲板搭建了处斩台。

3月18日深夜,俘虏们被押上后甲板,被刺刀割开颈动脉悲惨地死去,鲜血像流水一样顺着血槽流入大海,尸体被丢入海中。70名俘虏整整杀了一夜。之后,日军把处斩台和血槽都拆毁丢弃后,像是一切都没有发生过一样,回舱睡觉去了。

“漏网之鱼”逃脱审判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很快盟军就发现了“毕哈伊尔”号的惨案纪录。1946年6月,一干人犯被羁押到拘留所里。其中包括舰队司令左近允尚,黛治夫舰长和石原中尉。同年12月6日,他们被转移到香港,交给英国人审讯。然而,就在将犯人运往香港途中,石原逃跑了,更令人发指的是,石原还留下一封挑衅信,声称只是奉命行事,责任不在他身上。此后,石原销声匿迹。左近允尚和黛治夫则被法庭认定有罪,左近允尚被处以绞刑,黛治夫被判处七年苦役。 (隽秀)

更多精彩内容 请关注 军事频道

【编辑:张志刚】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