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美专家:中国以平等合作伙伴的姿态面对非洲国家

2013年03月25日 16:06 来源:参考消息网 参与互动(0)

  独家:非洲人喜欢平等交往模式

  核心提示:中国更倾向于认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所以更乐于以双赢为目标、以平等合作伙伴的姿态面对非洲国家。

  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国际问题高级研究学院国际发展项目主任布罗伊蒂加姆称,我1983年首度前往非洲调研,主要在三个西非国家展开了一年半的密集研究,走访了很多人员和项目,主要落脚点是中国当时如何发展在非洲的援建项目以及其结果。直到1998年,我在多年研究基础上出版了第一本著作《中国援助与非洲发展:输出绿色革命》。但说实话,当时读者寥寥,没人关心这个话题。直到2006年事情开始有了变化。很多人陆续打电话给我,“中国到底在非洲做什么?”

  于是,我立足于此前20余年连贯研究,自2007年至2009年再度前往非洲12个国家展开密集调研。我做了上百个采访,从中国使馆官员、大企业员工、小生意老板、援非医生到单纯的旅行者,还有不同国家的非洲人。出版了《龙的礼物——中国在非洲的真实故事》一书。主要目的就是给美国的外交政策制定者提供一个更全面的中非关系实景,在正确基础上重新审视对华政策和合作模式。

  闯荡非洲展现浓厚兴趣

  在最近的研究和采访中,我最深刻的感受就是,中国人对非洲所展现出的浓厚兴趣。其中,依然还有人带着那种上一代中国人的“第三世界兄弟情谊”来到非洲,想要对当地人伸出援手。比如,有人告诉我,“你看这里发展程度让我想起了毛泽东时代的中国,我们得帮帮他们”。有人带着冒险精神和勤奋致富的信念来寻找机遇。我还和不少中国的年轻人聊过。记得一位在尼日利亚为技术人员担任翻译的年轻人告诉我,“我就是想来看看非洲大陆,我想要多走走多看看。”

  非洲有54个国家,不同国家发展程度存在巨大差异,因此在这里发展并不容易。但就在那些尤其困难的地区,比如塞拉利昂这样脱离内战不久的国家,依然可以遇到抱着希望在那里发展的中国人。一位中国女士给我讲过她的故事,她随香港矿物公司来到塞拉利昂工作。战事发生后,香港公司立即撤走了。这位女士回到广东后凑齐一个集装箱的物资重返塞拉利昂,用这些物资开店售卖……我遇到她时,她已在当地拥有了一片名为“唐人街”的产业。别忘了,那里毕竟还是一个远离战事并不久的地区,但她相信有挑战的地方也蕴藏着机遇。这些个体故事的背后,展现出中国正有大批小型企业不怕艰难来到非洲。

  平等互利谋求共同发展

  一提到中国人在非洲,西方媒体报道和人们的第一反应往往是一些刻板看法。而我撰写《龙的礼物》这本书的一个原因,正是要看看中国今天到底在非洲做什么,验证一下这些“常见答案”到底可信与否。

  有人认为中国是“新殖民主义者”,但非洲人告诉我,“我们了解殖民者是什么样子。这问题恐怕是在侮辱智商。”殖民者来到非洲,使用的是武力手段,实施政治控制,甚至要压抑当地发展,以防范日后受到挑战,但中国在非洲的做法显然不是。在现有阶段,我们不可能反过来要求中国向非洲输出原材料、从非洲进口加工产品。

  还有人说,中国来非洲只为了掠夺资源。实际上欧美同非洲的贸易和投资也集中于自然资源领域,但没人会因此说美国在非洲发展只为抢夺资源。

  最后,还有观点认为“中国制造”挤垮了“非洲制造”。这个话题绝对不能一概而论。当地业界一直缺少新技术、新机器,缺乏有效再投资及产业升级,因此欠缺竞争力是由来已久的问题,一些中国企业的到来自然对他们构成压力,但这同时也是全球化大潮之下产业升级过程中的正常现象,也并非中国人到非洲后才显现。而在不少国家,非洲企业实力正日益提高,也对中国等国同行构成不小竞争力。与此同时,中国政府也为中国企业提供了刺激措施或补助计划,吸引它们到非洲投资制造业和雇用当地劳动力。整体而言,没有任何证据显示“中国制造”挤垮“非洲制造”。

  欧美国家一直以来倾向于将非洲国家视为“有问题的地方”,双方关系偏重于单一的援助和慈善形式,也包括以“民主”等条件换援助。中国更倾向于认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所以更乐于以双赢为目标、以平等合作伙伴的姿态面对非洲国家。因此,我们才看到中国在非洲援助和投资越来越多。不少非洲人挺喜欢这种平等的交往模式。(驻华盛顿记者孙浩)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军事频道

【编辑:张志刚】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