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俄欲复兴航天事业 研发新火箭取代“联盟”号(图) 查看下一页

2013年05月28日 10:19 来源:科技日报 参与互动(0)
国《每日电讯报》报道,俄罗斯近日披露了一个新型的多级火箭计划,并打算在2020年取代服役已超过50年的俄罗斯“联盟”号运载火箭
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俄罗斯近日披露了一个新型的多级火箭计划,并打算在2020年取代服役已超过50年的俄罗斯“联盟”号运载火箭

  前不久,俄总统普京以“宇航节”为契机,召开航天领域工作会议,以明确未来俄航天领域的发展任务,并宣布2013年俄将为支持航天领域发展拨款1811亿卢布,约合60.3亿美元,是2008年的近三倍。消息公布后,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请看科技日报特约专稿——

  自重新当选俄罗斯总统以后,普京多次强调发展航天事业的决心。最近,他又明确指出,“开发航天潜力是俄国家政策的优先方向之一。”

  作为当今世界的重要一极,俄政府再次将目光聚焦于航天事业,不仅缘自俄民族深厚的航天情结,更有着谋求重振航天事业,为其大国复兴提供强力支撑的战略考量。

  俄罗斯航天的现实窘境

  尽管俄航天领域的现状与发展存在着诸多令人担忧的问题与困难,但无可置疑的是,俄罗斯人对俄罗斯民族所开创的人类航天时代自豪不已。他们不仅将第一颗人造卫星送入太空,还有代表整个人类第一个完成太空之旅的加加林、世界上第一位女太空人捷列什科娃等等让人难以忘怀的过去。一系列显赫的航天记录,时时都在无声地诉说着这个民族对于太空的深深向往以及对于先辈辉煌业绩的骄傲与自豪。

  俄航天领域的主要基础设施大部分继承自前苏联,经过二十多年投入不足的运营,设备损耗日益严重,技术更新入不敷出,工艺和科研保障条件普遍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近年来随着陈旧设备的不断退役,以及世界航天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俄现有的运载火箭、航天器越来越无法满足航天事业的正常运转与发展需求。俄航天事业仅仅依靠承袭前苏联衣钵维持的情况已难以为继。2010年12月3日3颗“格洛纳斯”卫星发射失败,2011年8月“进步”号太空船坠毁,历数一系列失败,运载火箭问题首当其冲,这无疑凸显了目前俄航天事业的尴尬局面。

  多年来,尽管俄罗斯每年航天发射次数占到全球总数的40%以上,但太空经济总额比重却只能在3%上下徘徊,当前俄国内100余家航天企业平均开工率仅33%,行业内部发展失调。虽然部分企业通过承接商业活动,实现了一定程度的技术更新,保证了整体技术水平仍居世界前列,但更多的企业则是开工严重不足,甚至长期处于半破产状态。

  如果深入一步考察,可以发现问题还不仅仅在于经费的一时短缺。当前全俄航天企业员工的平均年龄为41.5岁,但其中45%已超过60岁,其余55%人员平均年龄不足30岁。随着老一代航天技术人员的老去,人才匮乏的影响对于俄航天事业进步与发展的影响越来越明显。而作为宇航员和军事航天工作人员的输送基地,当下俄军兵员素质也越来越令人忧虑。正是基于这种深层的危机感,俄许多有识之士大声疾呼,航天事业的重重问题亟待解决。

【编辑:高辰】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