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国海军迈向“深蓝” 媒体称提升民族包容度

2013年06月10日 18:58 来源:中国广播网 参与互动(0)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在古人的眼里,正如陆地上的长城,海洋是彼岸、疆界,是清王朝的围墙。黄皮肤的中国人那份乡土意识、家乡情结与生俱来,无论是历朝历代对我国南方地区的开拓,还是向东南亚方向的不断迁移,或是近现代闯关东、移居世界各地,每一次都有着或多或少的不舍与无奈。

  乡土意识、家乡情结维系着中国人生存关系的方位感,但那依旧是一种区域性的“亚文化”,这些区域文化容易成为一块块碎片。时常听闻“一盘散沙”评价,虽不尽然,但也并非全部谬误。陆地文化过于封闭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一种自我固守,之后固步自封。英王使臣是否曾向乾隆皇帝行下跪礼,时隔两三百年的争论,依旧是对历史王朝曾经辉煌的迷恋,活在过去的影子和框架里。我们的文化需要全新视野和包容度,“海纳百川、兼容并蓄”。

  大海不仅仅是资源,是战略通道,她更是一种视野。当我们完成远洋甚至环球航行,其实我们也完成了不同视角对自己文化的体会与认知,不同文化与自身文化的碰撞与交融。身在其中,往往浑然不知,容易坐井观天、不识“世界真面目”。从陆地看海洋,看到的只是海洋的功用性;从海洋看陆地,看到的却是陆地文明的局限性。我们陆地文明的不足需要海洋文明去对冲、洗净。海洋文明也应该像季雨一样反复滋润干旱的陆地文明。这是两种文明的彼此握手致意,也是寻找跷跷板平衡的新的文化方位感。

  在西太平洋上航行,我所处的是北海舰队远海训练编队指挥舰青岛舰,执行过2002年海军首次环球航行、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护航等重大任务,出访过20多个国家,被称为“外交明星舰”,可以说是我国海军中具有远海深蓝基因的一艘舰艇。从某种意义上说,编队航行中留下的道道白波,正像一个个符号,记录着人民海军踏出的每一步轨迹,不仅仅是地理意义上突破,更展示着一种面对海洋文明的姿态,形成一种深蓝文化的牵引力,唤醒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深层意识,摆脱历史文化的惯性和框架,“观沧海、踏远洋。”(记者 陈钟)

【编辑:王浩成】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