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深潜英雄”崔维成的梦 自造11000米深潜器 (2) 查看下一页

2013年06月23日 16:37 来源:新民晚报 参与互动(0)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是我国863计划重大专项,是我国首次自行设计、自主集成并由我们独立完成海上试验的大深度载人潜水装备。在“十五”立项之初,即瞄准了当时只有美国人曾下潜过的海底极限7000米级别。之后长达近10年的研制和试验过程中,中船重工702所承担潜水器技术抓总,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声学所作为核心单位,联合国内百余家科研、生产部门和高校的研发力量攻克了深海技术领域的一系列空白和关键技术瓶颈,并对其中40%引自国外的先进技术和部件进行消化吸收再创新,为最终实现国产化奠定基础。

  为了同步转化“蛟龙”号研制过程中取得的技术成果,充分应用一系列自主研发的技术群。“蛟龙”号下水海试的同时,科技部又启动深海应用的4500米载人潜水器,并积极推进深海空间站的研制。与技术验证性质浓重的“蛟龙”号相比,新型4500米级载人潜水器更具实用性,其设计下潜深度指向相当一部分深海金属结核区的深度。预计中国将在2020年左右批量生产这一量级的潜水器,以满足对大洋资源的进一步勘探和开采。因此,“蛟龙”深潜7000米成功后,按计划从今年开始转入科学考察试验应用的同时,技术研究团队将研发重点掉头转向4500米载人深潜器。

  与研发团队作别

  “对比目前国际上能携带科学家的载人潜水器,唯有‘蛟龙’号能够在属于海斗深度区间内的6000-7000米深度段开展科研作业,此深度具有极为特殊的生物活动,如果不尽快继续深入海底,我国科技界独有的深潜优势极有可能在3-5年或者更短时间内丧失。”几乎与“蛟龙”号下潜7000米同时,《阿凡达》导演兼探险家卡梅隆驾驶潜艇成功造访了世界海洋的最深处——位于西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的挑战者深渊,深度超过1.1万米。这让崔维成有点等不及了:“‘蛟龙’号立项时,7000米深海尚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研制过程中,美国人将目光瞄向更深邃的海底并成功探访。而我国尚未启动相关立项,待立项后再制造出来,我国深渊科技与美国的差距将会超过十年。”

  而且,海面下6000米至11000米的深渊区间,堪称海洋世界中最神秘的“无人区”,与6000米以上海区生物有明显不同,是目前海洋科学中研究最为薄弱的环节,也被认为是海洋科学的最前沿。“蛟龙”号成功下潜至7062米深度并开展作业,标志着我国具备了载人到达全球99.8%以上海底的作业能力。不过,别小看了地球上只剩下来的0.2%海底世界,它由37条超过7000米深的海沟组成,加起来的面积一点也不小,相当于美国国土那么大。“我们要开发利用海洋资源,这些资源的开发对海洋生态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必须要把海沟里面的生物、生态调查清楚。这对海洋开发太重要了,但在我国海洋科学乃至世界海洋科学都还是空白。我要去填补这个空白!”

  去年夏天,“蛟龙”号海试取得巨大成功,凯旋归来后的第二天,赶在鲜花与掌声纷至沓来前,他向其所在的中船重工702所坚定地提交了辞呈。“说实话,离开苦苦钻研十年的‘蛟龙’号,就像离开了自己的孩子。”从2002年到2008年,崔维成一手组建了潜水器本体的技术团队,从方案设计、初步设计、详细设计、总装联调,到一次次冒着生命危险挑战深渊……他把身边所有技术人员都当作自己的老师,与大家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他和他的团队每周工作7天,每天工作10小时,几乎天天连轴转了5年创造出“蛟龙”号。

  有人说:“孩子长大了、有出息了,做父母的可以歇歇享福了”———“蛟龙”号取得如此成功,将会获得各种荣誉和表彰,离开得不偿失;有人劝,设计制造11000米深潜器耗资巨大,没有国家的立项支持,离开经验丰富的科研院所,仅凭一己之力没有可能搞成功的。可是,崔维成并不这么想!“‘蛟龙’号技术团队已经成熟,完全能胜任未来要开展的4500深潜器的国产化研发和制造,我作为带队者的作用已经不大。过往取得的成绩已经过去,因此可能获得的奖金也好、乌纱帽也罢,哪能拴住我一颗热切奔向最深海底的心啊。”

  一个人撬动需要数亿元才能打造的11000米载人深潜器谈何容易。最棘手的问题是,钱从哪里来呢?崔维成依据“蛟龙”号的研制经验细细算了一笔账:11000米载人深潜器立项至少要三年以后,立项后的研制时间还需要七八年,如果现在就开始启动11000米载人深潜器,到国家立项时就可以直接制造了,整个研制过程起码可以缩短三年时间。“我要做的就是在国家正式立项前,自筹资金撑过这三年,大约需要的项目经费为两千万元。”

【编辑:何敏】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