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日本老兵坦言避谈慰安妇问题系因怕给家人添麻烦

2013年07月03日 08:33 来源:环球网 参与互动(0)

  日本《朝日新闻》日前采访了一名参与强征慰安妇活动的旧日本兵,据该日本兵介绍,他们都了解日军强征慰安妇的事实,但是不愿意出面作证,主要是考虑到无论他们说什么都会遭人唾骂,并且会给家人添麻烦。

  日本《朝日新闻》7月2日报道称,关于日军强征慰安妇问题一直备受人们关注,但是参与者却一直将那段经历埋藏心中,不愿对人提及。日本战败68年期间,有不少曾参与强征慰安妇的士兵人在煎熬中逐渐死去,他们闭口不言慰安妇问题的原因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日本关西地方一名90岁的男性6月中旬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透露称“慰安妇问题在个人家庭里都是个未曾明了的话题”。

  据了解,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政府曾向中国东北部派遣1万多士兵作为守卫国境部队。据称,在与当时的苏联仅一河之隔的小镇上就建有4家慰安所,其中有一家是日军指定的专门为下级士兵提供性服务的场所。

  据该名老兵介绍,当时士兵经批准后1月去1次慰安所,由于慰安所建筑的特征,因此得名“白璧之家”。经常会有挨个拍着长队等候在慰安所门前的年轻日本兵。当时充当慰安妇的都是朝鲜女性,时间大概是“服务”每个士兵10分钟。

  该士兵透露,当时也会和慰安妇用日语交流,但是“为什么她们要在那里工作,却没有人过问”。男性每天都感觉到自己会死。对于慰安妇们,当时没有人觉得她们可怜。曾充当慰安妇的一名女性称:“我们都是消耗品,和被剥夺了自由的笼中的鸟儿没什么两样。”

  说起那些封存在旧日本兵内心深处的记忆被唤起,那就涉及到5月中旬,日本维新会共同代表、大阪市长桥下彻涉慰安妇的发言,曾经连日来被各大媒体报道。其中一名受害女性表示一想起充当慰安妇的那段经历,就会感叹“那真是残酷的人生”,内心一阵剧痛。

  当时,桥下彻称“慰安妇是战时所需这都是大家明白的”,曾让人们的愤慨与日俱增。一名曾参与日军强征慰安妇的日本老兵葛藤表示“不希望桥下彻那样轻率的说看到慰安妇就如同看到了战场似的发言”。但是,即便这样葛藤本人也未在人面前提及慰安妇问题,问及原因,他表示“不管我们说什么都只会遭世人所唾骂,而且也会给妻子、孩子乃至孙子增添不必要的麻烦”。

  日本大阪府一名93岁的战时退役老兵以桥下彻的发言为契机,回忆起了慰安所的有关细节。该老兵在日本侵华战争开始后3年应征入伍成为炮兵。

  据该老兵介绍,当兵第一年,曾被前辈带着去过慰安所,也在那里排队等候过。根据他回忆,有次轮到了自己,刚一进门,就从覆盖小屋用的莎草席的背后,看到了一名充当慰安妇女性已浑身无力,被一名士兵按在身下,他当时吓得就跑出去了。

  该老兵透露:“每当我想起远在故乡守候我的恋人,我就会保持清醒,坚守住内心的纯洁,一旦失去那种坚守,就会跑去慰安所。”

  虽然也有人主张有必要好好利用慰安妇及色情产业以防止当时士兵的强奸行为,但是从经验来看,这种说法存在疑问。有人就表示“年轻的士兵当中,有的在慰安所一看到女性就把持不住,最后就沦为强奸犯了”。

  东京都新宿区女性战争与和平资料馆馆长、日本NHK电视台前制作人池田惠理子多年来致力于对曾充当慰安妇女性及旧日本兵证言的收集。据了解,受害的女性多为1990年被冠以支援者之名遭强征充当慰安妇,但是对于旧日本兵压倒性的多数的“战场之性”却一直未作正面说明。

  有意见指出,“由于加害责任意识浅薄,对于性问题觉得难以启齿。慰安妇问题连同南京大屠杀一旦成为日本政治对立的一个争议点,其被视作禁区的空气便会进一步扩充”。

  听取了旧日本兵的亲身经历,曾著有《战争与罪责》(岩波书店出版)的日本精神科医生野田正彰指出,面对旧日本兵的沉默,询问者也有责任。他表示,战后的人如何认真听取关于伴随着良心的谴责的痛苦的战争体验,值得思考,同时称“也会有少数士兵愿意为自己当年所犯罪行作证,但是社会如何接受那些有勇气承认强征慰安妇事实的士兵们的行为,这一点值得追问”。(实习编译:张勇 审稿:王欢)

【编辑:高辰】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