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蛟龙”号在南海海底采集到珍贵生物与岩石样品

2013年07月06日 09:59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蛟龙”号在南海海底采集到珍贵生物与岩石样品
“蛟龙”号拍摄到的海底铁锰结核(7月3日摄)。 新华社发

  “蛟龙”号在南海海底采集到珍贵生物与岩石样品

  正在南海执行首个试验性应用航次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5日在南海“蛟龙海山”下潜,采集到了岩石、铁锰结壳和海参等珍贵海底样品。

  5日9时10分左右,“蛟龙”号被布放至水中,注水完毕后开始下潜。水下工作约4小时后,“蛟龙”号于15时抛载上浮。17时30分左右,潜水器被回收至水面,此次最大下潜深度3616米。

  记者在“蛟龙”号采样篮内看到,潜水器采集到了海山区岩石、铁锰结壳和大量海底生物,包括白色、红色、紫色三只彩色海参,一个玻璃海绵和大量小虾等。“这个海山区生物数量虽然不多,但种类很多,生物多样性非常丰富。”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李新正说。

  记者看到,红色海参与普通海参形状和大小无异,但潜航员介绍在海底时这只红色海参要比到甲板上大一些。紫色海参非常大,有10多厘米长,白色海参则有很多须。

  随船科学家介绍,海山岩石样品对研究南海形成时间、形成方式和物质来源等有很高的科研价值。

  这次下潜由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潜航员傅文韬担任主驾驶,中国科学院南海研究所研究员冯东和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声学工程师张同伟一同下潜,超额完成了采集“蛟龙海山”岩石和海底生物的预定任务。

  这次下潜是“蛟龙”号首个试验性应用航次的第7次下潜,也是在“蛟龙海山”的第3次下潜。

  “蛟龙”号首个试验性应用航次于6月10日起航,共分为3个航段,预计需要113天。第一航段在南海开展定位系统试验,同时开展科学研究,包括对海底生态系统、生物和地形等进行调查。(记者张旭东)

【编辑:肖媛媛】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