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八旬的“戈壁母亲”:人民币上女拖拉机手的原型

2013年08月11日 10:16 来源:解放军报 参与互动(0)

图:金茂芳老人为武警兵团指挥部的战士们讲述屯垦戍边的人生故事。邱增波摄

  图:第三套人民币1元纸币正面。上面女拖拉机手的原型就是金茂芳。本报资料图片

  新疆石河子市军垦博物馆的二楼展厅,一台红色的“莫特斯”拖拉机格外引人注目。

  “金茂芳自1958年至1964年担任‘莫特斯’机车组组长7年时间,累计工作33395小时,共完成25.83万个标准亩……7年完成了22年的工作任务。”也许人们并不熟悉拖拉机左侧文字记录的主人公,然而,右侧一张1元人民币纸币中正面的“女拖拉机手”,却无意中透露了主人公的“秘密”。

  她就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代女拖拉机手、兵团首届“十大戈壁母亲”之一的金茂芳。然而,身为军垦博物馆的义务讲解员,每次面对人们的提问,金茂芳总是谦虚地说:“那不是我,那是千千万万兵团女兵的缩影。那个时代中国的每一位建设者,都是人民币中人物的原型。”

  上世纪50年代初,因长期屯垦戍边的需要,上海、湖南、甘肃、河南、山东等地大批女兵来到新疆,山东姑娘金茂芳就是其中的一员。

  1953年3月,金茂芳经过培训后被分到机耕队,实现了开拖拉机的梦想。她驾驶着拖拉机驰骋在戈壁荒原,每天都要工作十六七个小时以上,用犁铧在边疆的土地上刻下一道道印痕,犹如谱写着人生的五线谱。因为深深眷恋着这方热土,金茂芳将家也安在了石河子市。

  几乎每个兵团“戈壁母亲”都有这样一双手:骨节突出、手指弯曲、黝黑粗糙。“地里有我的手印子。”金茂芳总是这样说。是的,绿洲里的条田、林网、阡陌就是她们放大的手印子。

  绿洲还有“戈壁母亲”的脚印、泪水、汗滴。“我到过许多地方,数这个城市最年轻,她是这样漂亮,令人一见倾心。不是瀚海蜃楼,不是蓬莱仙境,她的一草一木,都由血汗凝成。”诗人艾青《年轻的城》描述了这座城市的兴起过程,也是金茂芳等老军垦人开发建设石河子的真实写照。

  石河子市由军人开垦、军人设计、军人建造,因此被誉为“军城”。几十年来,驻地军民始终发扬“军民团结一家亲”的光荣传统,续写着固防戍边的历史。

  1984年武警兵团指挥部组建,老军垦的后代大批走进部队,踏着父辈们的足迹,投身固边守防、发展边疆经济的大潮中,拉开了固防戍边的新篇章。他们还把老红军、老英模、老军垦请进警营,为官兵讲述他们捍卫主权的“疆土文化”、甘洒热血不畏强敌的“尚武文化”、多打粮多交粮的“粮仓文化”等,使之成为开展国防教育的“活教材”。

  当年的许多姐妹都回到了内地生活,可金茂芳依然坚守在自己亲手开垦的土地上,并与“军垦第一连”老连长胡有才等人组成“老军垦”宣讲团。

  “我年龄大了,再也不会有驾驶拖拉机为国防和新疆建设做贡献的机会了。”年逾八旬的金茂芳告诉笔者,“让新一代军人了解这段历史,是我们的责任。讲讲我们的故事,能更好地激励新一代军人为国防和新疆建设多做贡献。”

【编辑:王珊珊】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