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加刊:中国在国际军火展崛起 参展品年年更新

2013年08月13日 10:16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加拿大《汉和防务评论》月刊8月号刊登题为《从国际军事装备展览看中国的崛起》的署名文章,作者为平可夫。

  文章说,从1992年本刊参加莫斯科航空展开始,中国的各大军工企业也陆续进入了这一领域参展。不仅如此,中国三军、军事工业界的代表团规模也越来越大,国际军备展览已经具备了很强的中国色彩。20多年的军事装备展览,实际上是目睹中国崛起、某些大国兴衰的巨大舞台。

  文章称,几乎整个90年代的国际装备展览,无论是航空还是造船、陆战集团公司的成员在展览会上,远远望去都能够很快识别这是中国代表团,质量不好的西装内,一定还穿一件毛衣。尽可能地躲着记者,基本上是一问三不知,记者提问时,旁边一定有人尽快过来打岔走人,这样的推销活动,真不知道目的何在?神秘感的增加,反而使买家可能望而止步。

  国际记者团不明白的是,既然到国际展览会上,就是希望要扩大市场,进入发达国家,没有好感,如何进一步推销?至于武器装备,更新的速度也是相当慢的,几乎三、五年,展台上的展品千篇一律,反而是当年的俄罗斯,因为苏联时代的老本陆续解密,因此年年都有“新展品”。

  在国际军品展览市场上,类似中国快速发展的国家还有韩国、土耳其。

  2000年以后,更多的中国装备公司进入了国际市场,首先是衣着发生的变化,西服的设计、做工甚至超过有些西方记者的服装,开始客气地与记者打招呼,但是依然拥有神秘感。

  文章说,最主要的变化是,展览会上的中国代表团大量增加,人山人海,尤其是在巴黎航空展上,军人代表团、民间技术人员代表团,几乎围着先进国家展品,尤其是美式装备团团转,拍照、摄像,全面进行。2006年以后,巴黎航空展、法国陆军展都推出了“预防中国人措施”,关键的装备被封闭起来,不让中国代表团靠近。美国展商则更加直接,我们不接待中国人!记者曾经听到某公司的人员对中方人员吆喝:请勿拍照!

  2008年以前,撰写西方武器、美国武器的文章真的比较容易,因为在展览会上,美方派发的各种文件、资料最为齐全,包括尺寸、性能等。2009年开始,美国、英国的各大军事装备公司,停止派发所有武器技术资料,改为专家讲解,询问原因,马上有媒体负责人上前回答说:是节约纸张!其实这是对抗武器仿制行为的措施!

  针对谁呢?尽管不完全是中国,但是也许中国首当其冲。

  几次国际展览会上,都发生了所谓的“中国人间谍案”。文章指出,间谍丑闻当然不是好事,但是从另一个角度出发看,中国的确有一批人在为国家的事情操心,想尽办法学习。

  再回到中国公司的表现,近年来大批武器雨后春笋,年年更新。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新型军事工业国家不是欧美老牌大国,而是韩国、土耳其等。

  在武器装备质量方面,韩国、中国开始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年年装备更新,例如中国的远程火箭炮、制导火箭炮、制导炸弹、短程弹道导弹;韩国的步兵战车、主战坦克;土耳其的装甲运兵车等等。土耳其对自己进口的中国B611弹道导弹改良之后再出口,由于加装了北约制式的GPS,打击精度甚至高过中国的产品。

  北方工业公司推销非常独特,几乎不像中国公司,非常懂得利用媒体,不问也会主动介绍出口装备的各项指标,生怕记者知道得不多。

  文章指出,记者的实力、人数也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崛起状况。90年代中期以前,从莫斯科到巴黎、范堡罗航空展,以及巴黎、土耳其、中东的陆海军展,亚洲记者多数都是手持了短炮的日本记者。如今展览,日本同行越来越少。与此相反,是中国记者、韩国记者的大量增加,近年来甚至发现中国的地方记者都积极参加。(参考消息网)

【编辑:张海桐】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