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空军某试飞大队大队长李国恩:勇折“月桂”

2013年08月15日 15:48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11月15日晚,一位空军大校作为第六届中国航空航天月桂奖“英雄无畏奖”获得者,走上了簇拥着鲜花与掌声的舞台。

  从一个农民子弟成长为新型战机的首席试飞员,他搏击蓝天,先后承担数架国家重点型号飞机的研制试飞重任,多次成功处置空中特情,挽救科研飞机,填补国内多项空白,先后3次获得国家国防科学技术一等奖,荣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2次,被解放军四总部表彰为2009年度“全军爱军精武标兵”。

  他就是空军某试飞大队大队长、特级飞行员李国恩。

  5次担任新型飞机首席试飞员

  1997年,空军决定选拔一批优秀飞行员充实到试飞部队,李国恩成为所在航空兵某师唯一被选中的飞行员。

  想要让一个型号的航空装备顺利“出生”,试飞员必须要经历无数次的高风险的挑战。上世纪70年代,第三代战机横空出世。然而三代机试飞的惨痛事故依然令人记忆犹新,F-16、幻影-2000、苏-27、JAS-39无一例外都在研制试飞阶段发生了重大事故。

  对于试飞员来说,在试飞生涯中能有一次担当首席试飞员机会就十分难得,而李国恩在他2300多小时的飞行生涯中,曾先后5次担任首席试飞员,其中两种是第三代新型战机。

  新型战机呼啸低空盘旋而过,紧接着一个垂直跃升,一个小半径盘旋和S机动,宛如一个漂亮的空中芭蕾旋转;紧跟着,是一个低空大速度通场,让人目不暇接……20分钟后,李国恩以一个优美的小航线,平稳地降落在跑道上。

  飞机安全落地,国产新型飞机首飞成功!我国又一个新机种诞生!

  “国家重点工程歼X型首架样机试飞完毕,相关性能指标达到设计要求,请指示。”李国恩激动地向现场首长报告:新型战机首飞成功!

  新型战机的首飞成功,标志着我国新一代某新型航空装备的研制跨入了一个全新阶段,并填补了我国某机种的一个空白,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试飞的“快活”

  试飞事业是一个充满危险与挑战的职业,随时都有可能面临生与死的考验。有人曾经统计过,一架新机从首飞到定型,平均每17分钟就会出现一个故障。

  李国恩从事试飞工作以来,先后经历单发空中停车、双发空中停车等重大险情10多次,尽管每一次历险都是一次生死考验,但在李国恩眼中,试飞,更是一种“快活”的体验。

  2004年12月,李国恩在执行某型歼击机数字化驾驶仪和油量表科研任务中,油量表突然死机……李国恩冷静处置,成功避免了一起因油量误报可能引起油尽的重大险情。

  像这样惊险的试验,对于李国恩来说,几乎是家常便饭。

  2006年3月的一天,正当李国恩驾某新型战机准备拉杆升空时,右发动机发生故障,加力未接通,飞机刚离地就出现10-15度的右侧偏。

  危险!李国恩迅即进行杆舵一致修正,同时保持飞机小角度上升。但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当飞机爬升到80米左右高度时,突然“嘭”的一声,飞机右发动机停车!

  全挂载状态,起飞状态,离地仅80米……这种情况下的一侧发动机突然停车,让整个机场上的人们都目瞪口呆!

  尽管李国恩成功地处置过多次空中停车之类的特情,但在起飞过程中遭遇这种险情还是第一次。加上所处的高原机场空气密度小,飞机又正在起飞离陆阶段,几乎没有处置的余地。

  “如有神助。”回忆那次险情,李国恩至今难忘。

  一个接一个毫无误差高难度的操作,使李国恩转危为安。

  这架飞机挂载着我国设备最先进、功能最全的一种新型装备,并且是仅有的一架状态最全的验证机。李国恩以过人的技术,把飞机飞到3000米高度,并在山区无人地带投掉了副油箱,最终冒着巨大的风险,驾驶飞机超载着陆。

  这一壮举,不仅保住了新型的科研飞机和新型发动机,而且还保住了全部飞行试验数据,为后续的研制和改进提供了极为宝贵的依据和参考。

  永远飞在科研高端和前沿

  在一般人的心中,试飞员就是具有高超试飞技术的飞行员,完成首飞和各种高难度、高风险的试飞课目就是试飞的全部。李国恩却认为,试飞员也是科研工作者的一种,在飞机的研发过程中,试飞员要和工程技术人员一样,具备丰富的知识和敏锐的专业眼光,参与设计、试验、评估,和他们一起分析试验数据曲线,在各种试验中发现系统的瑕疵,找出缺陷和故障的原因,并提出改进意见。

  一次,李国恩承担我国某新型导弹试飞发射验证试飞,在空中模拟实验中,他先后发现了构成发射条件的设置不合理,以及火控系统计算机软件设计缺陷等问题。

  有专家认为,按李国恩的技术条件,可以达到试飞验证的要求。但李国恩认为,如果按这样的数据标准定型,会加大飞行员操作的难度,不利于在实战中应用,还会导致飞机在过载过大的条件下进入攻击角度时,容易吸入导弹尾烟造成空中停车。

  “作为试飞员,头脑中要时刻想着普通飞行员的需要。”尽管面对的是科研院所的权威和专家,并承受着科研进度的巨大压力,李国恩还是大胆地提出了建议:改进构成导弹发射的条件设置,改进火控系统软件。

  经过改进,使这种火控系统最终更加符合实战的要求,并进入了实弹试验阶段。

  “报告1号,XX锁定目标,发射准备完毕。”驾新型战机升空十几分钟后,李国恩锁定了目标。

  “可以发射。”指挥员命令。

  长空中,导弹拖着长长的焰尾,转眼之间命中目标——这是历史性的一幕,我国新型导弹研制由此迈入了新阶段。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作为一名试飞员,不能仅仅满足于一般性试飞,而要以更宽的眼界,更高的标准,更新的起点,在科研的高端和前沿进行探索,更好地完成试飞员的历史使命。”44岁的李国恩说。(申进科 张玉清 徐壮志)

【编辑:张海桐】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