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揭秘中国首支核潜艇部队:曾在反应堆舱内排故障(4)

2013年10月27日 11:02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怕死别干核潜艇”

  笑对惊涛骇浪,直面生死考验,一代代核潜艇官兵舍生忘死、义无反顾,在燃烧生命中履行使命

  基地军港广场上,一座花岗岩雕像在日夜深情守望着威武的战艇和蔚蓝的大海。他就是“黄继光式的水下英雄”——孟昭旭。

  在核潜艇核反应堆舱内排故障,需要和战争年代“堵枪眼”一样的勇气。为了核潜艇的安全,孟昭旭不惜付出自己的生命。

  那是在执行远航任务期间,核潜艇反应堆舱冷却系统突发故障。谁都知道,反应堆舱内存在可怕的辐射。艇上10名党员自告奋勇组成抢修队,副机电长孟昭旭第一个冲进堆舱。

  进堆舱时间有严格限制。但孟昭旭不顾舱外战友一再催促,毅然决定把危险留给自己,一鼓作气排除故障。

  此时,他在辐射中暴露的时间已超过了规定时限的两倍多。

  孟昭旭舍身抢险已非首次。一次,核潜艇航行中蒸汽管路突然发生泄露,炽热的蒸汽在强大的压力下瞬间充满整个舱室。

  “不要慌,让我来!”孟昭旭不顾一切冲上前去,排查漏点、关闭汽源阀,制止了一起重大事故。然而,他却因吸入大量高温蒸汽,晕倒在战位上。

  为了心爱的战艇,孟昭旭过早地透支了身体。45岁那年,这位领导和战友眼中的“拼命三郎”永远倒下了。

  在战略家看来,“世界上有一种安全最可靠,那就是让敌人知难而退!”

  即使一个国家遭受毁灭性打击,只要有一艘战略核潜艇潜藏在水下,就可以给对手最有力的报复。作为我国核反击的主要力量,核潜艇是名副其实的和平盾牌。

  和平盾牌,热血铸就。无论是在惊涛骇浪里纵横驰骋,还是在波谲云诡中雷霆出击,核潜艇官兵时时面临生死考验。

  大海,有时温柔得像恬静的少女,有时又狂暴得像咆哮的野兽。

  一艘核潜艇在远航中进行某新型通信设备性能测试时,风云突变,刚刚放出的通信天线,被巨浪拦腰折断。艇长朱振国果断决定:连夜浮起更换天线。

  风暴中更换天线,难度和风险超乎想像。朱振国带领航海长、值更官刚登上舰桥,就被大雨狂风给“推”了回来。

  朱振国咬咬牙,蹦出两个字:“再上!”

  3名战友紧紧抱在一起,将粗大的绳子拴在腰上,费尽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把绳子挂到了护栏上,建立起抢修“通道”。

  通信班长王超带领6名艇员登上舰桥,就地坐成一排开始更换天线。

  大浪打到脸上,犹如刀锋划过般疼痛;坐在左摇右晃的潜艇甲板上,稍有不慎就会滑入海底。

  “一、二!一、二!”任凭风吹浪打,艇员们喊着号子为自己鼓劲。3个小时过去,天线终于更换完毕。

  风、浪、涌,只是最基本的考验;能走、能藏、能打,才是最过硬的本领。核潜艇官兵长时间面对高温、高湿、高噪的艰苦环境,必须具备超常的意志和过人的胆气。

  核潜艇水下长航,三更制值班,辛苦自不必说。时间久了,舱室内的空气变得非常混浊。长时间在艇上生活,人体的生理机能和内分泌系统容易发生紊乱。几十天长航下来,官兵们闻到海上第一口新鲜的空气,甚至会“恶心得想吐”。

  “在密闭的核潜艇上,你呼出的气,我吸进来,真正体现了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基地政治部主任梁桂林说,“艇员们不一定人人能成为英雄,但个个有英雄气概。这是大海赋予的气魄!”

  那年夏天,一艘核潜艇接到任务,潜入大洋深处,向预定海域航渡。

  天有不测风云,任务海区台风来袭。海面上,大风吹起如山巨浪;深海处,急流托着潜艇颠簸摇晃……

  像是要刻意考验官兵,台风转移方向居然与潜艇航向完全一致!继续航行,势必在台风中心潜航10多个小时,一旦发生意外,后果不堪设想。

  前出,还是后撤?海上临时党委会作出决定:“使命高于一切!即便赴汤蹈火,也要一往无前。”

  来吧,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16个小时后,大洋宁静如初。在台风眼里辗转腾挪,官兵们再次经历大洋洗礼,核潜艇也再次经受住了考验。

  “怕死别干核潜艇!”在核潜艇工作,舍生忘死并不仅仅是一句口号。

  “需要一个人进堆舱,我进;需要两个人进,我排第一。”被官兵们称为“深海铁汉”的李洪海,在担任核潜艇机电长时立下了这样的规矩。

  堆舱,潜艇上核反应堆所在的舱室,是潜艇动力的心脏。我国核潜艇有着多种技术防护措施,在正常运行和管理中,核辐射防护是可靠的。但在极其特殊的抢修排故情况下,为了守护核安全,需要官兵们付出健康,甚至生命的代价。

  李洪海曾一天之内4进堆舱排险,身体受到损伤,患上严重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一次,核潜艇执行一项重大试验任务。起航前3天,李洪海突然病倒,被送入医院。他心急如焚,向前来探视的艇队领导反复恳求:“我是机电长,艇上情况最熟悉,我必须去!”

  潜艇即将解缆起锚,李洪海登上了潜艇。任务中,他左手打着吊瓶,右手拿着指挥话筒,坚定地下达一道道命令。时间一小时一小时过去,当广播中传来“试验成功”的消息时,李洪海再也支撑不住,重重地倒在了身后的桌子上。

  “什么也不说,祖国知道我”。就如同基地广场上花岗岩雕成的“O九人”群雕,核潜艇官兵沉默的外表下,有着火热的内心。他们将对祖国和人民的爱举过头顶,将对亲人和家庭的愧疚深埋心底。

  孩子出生,父亲出海;妻子生病,丈夫远航;老人去世,儿子不在身边……几乎每位核潜艇官兵身上都背着这样的“感情债”……正因为如此,核潜艇远航前,官兵们都会悄悄给亲人留下“遗言”,他们以这样的方式表达对祖国、对亲人的至爱。

  任务需要——是他们作出抉择的全部理由。

  今天,烈士孟昭旭的儿子孟龙已经成为核潜艇部队的一名军官。10年前,也就是父亲离开后的第3年,两张录取通知书同时摆在了18岁的孟龙面前,一张来自他向往的上海戏剧学院,另一张来自海军工程大学。

  “你是烈士的儿子,继承父亲的事业天经地义。”母亲的支持,坚定了孟龙的选择。

  又一个建军节,孟龙来到父亲的塑像前,献上一束盛开的百合花。顺着父亲凝视的目光,那是核潜艇起航的地方。

  海风轻拂,耳畔传来那首熟悉的战歌:“我们是和平的盾牌,护卫着国家的安宁。在地球每一片海洋,留下对祖国的忠诚。我们有钢铁的身躯,从深海深处发出雷霆……”(记者 陈万军、李宣良、吴登峰)

【编辑:朱峰】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