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海军地推进国防动员工作 10多支新型分队聚力

2013年12月05日 10:54 来源:解放军报 参与互动(0)
上海军地推进国防动员工作10多支新型分队聚力
    在国家有关部委的指导下,上海市于2010年和2012年连续举办两届军民两用技术促进大会,搭建起军民两用技术双向转化转移平台。 谢 聪摄 
    上海警备区整合所属海防现役、预备役、民兵3支防空力量组成防空总群,定期开展复杂电磁环境下的一体化联演联训,提升城市防卫作战能力。刘凤林摄 

  写在前面的话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新要求,为我们指明了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发展、实现党在新形势下强军目标的科学路径。

  回首融合发展之路,上海军民更加坚定了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决心和信心。

  新世纪以来,上海市阔步前进在率先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率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率先推进改革开放、率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道上,全力推动国际经济中心、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四个中心”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新成就。在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步入快车道的同时,上海始终同步推进国防动员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实现同频共振。

  大上海,大手笔,大文章。

  以领跑的劲头追梦

  ——上海军地推进国防动员工作创新发展纪实

  从浦东开发开放,到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再到世博会和自由贸易区,上海的每一天都在努力领跑。

  以领跑的劲头前行,上海市的国防动员工作亮点频闪:率先构建常态化国防动员指挥机构,建立8个国家级动员中心,形成军民融合5大模块……

  追梦征程,上海军民敢为人先。

  领跑,始终沿着法制化轨道

  20余部法规打造常态化国防动员体系

  今年9月,上海市军地领导展开密集调研活动,讨论制订出台《关于深入推进上海军民融合式发展的意见》。日前,这部推动上海新一轮军民融合向深度发展的法规文件,正在加紧修改论证,即将颁布实施。

  国防动员工作是关系到国家安全利益的大事,必须强化危机意识、忧患意识,以敢为人先的劲头常态化推进。基于这个共识,上海市委、市政府领导审时度势,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不忘推进国防动员建设。

  每年将国防动员工作列入市政府工作报告,经济动员、交通战备、人防建设等82个国防动员规划全部纳入上海市“十二五”专项规划,先后出台《上海市民兵预备役工作条例》、《上海市地下空间安全使用管理办法》等20余部地方性法规,涵盖经济、科技、教育等各个领域,修订完善10余部地方性规章,与国防法规衔接,使国防动员工作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上海军地双方坚持利用组织、教育、行政、法规等手段,确保国防动员工作摆上各级党委议事日程。驻沪部队组织的重要军事演习和国防动员演练,上海党政领导都要在现场观摩。去年6月,警备区牵头组织上海防空总群实弹演练,各区县领导150多人远赴黄海之滨,跟学跟训。

  作为特大型城市,一旦战争来临该如何应对?去年12月,上海军地首次联合举行“东方-2012”演习,市区两级26个指挥机构、1300余人参演,分别演练了防空袭疏散、民众心理疏导、药品食品应急供给等20多个课题。其中,确立支援保障和城市安全保障两线动员等动员新路子,通过了实战演练和论证。事后,不少地方干部深有感触地说:“这个演练,让我们明白了城市安全与国防动员息息相关,抓国防动员建设人人有责。”

  在一系列法规制度的规范和推动下,上海市聚焦支援保障能打胜仗,建立起常态化的国防动员体系,完善战时国防动员计划方案,落实国防动员指挥编成,完成市区(县)两级国防动员指挥机构建设,定期组织应急动员训练演练,建立快速高效的平战转换机制。

  为研究解决国防动员机制和地方应急机制有效衔接的问题,上海市先后在浦东新区组织城市防卫、动员支前和人民防空“三合一”指挥所试点,在闵行区组织国防动员、军队指挥、地方应急管理机制衔接试点。市国动委领导告诉记者,上海市不仅建立了市国动委指挥信息中心,还在全市17个区(县)国动委建成了国防动员信息工作站。

  记者在上海市国动委综合办公室获悉,近年来,上海市发挥科技、制造、信息等区域产业优势,先后建成8个国家级动员中心和4个动员保障基地,完成了409个与国防需求相关的产品指标体系建设。这些在全国均处于领先地位。

  领跑,踏上经济发展的节拍

  5个军民融合模块无缝对接国防需求

  11月中旬,记者走进上海的高新产业园区和科技园区看到,人工骨、人造血、人造皮肤、光热海水淡化、飞行汽车……一系列高精尖的军民两用技术从项目研发到形成产业规模,时间周期大幅缩短。

  这只是一个局部。上海市国动委领导告诉记者,在全面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的过程中,该市坚持以军民深度融合为抓手,扎实推进科技、信息、交通战备、装备物资、高技术人才这五大模块的融合,真正把上海打造成支援保障新质战斗力生成的服务中心。

  上海市先后成立军民两用科技促进会和国防科技工业协会,市政府联合国家有关部委和总装备部举办了两届军民两用技术促进大会,以10大军工集团为首的上百家企业参展,军地双方签约30多个项目,发布军民两用技术成果1500多项。市科技动员办公室还协调市科委投入4亿多元设立了高新工程专项资金和军民两用技术专项基金,用于鼓励支持军民两用技术的转化升级。

  利用自身信息资源优势,该市建立了机动与固定一体的信息传输系统和3个国家级的应急通信基地,完成近50条通信信道,90多台卫星、基站、频谱监测等车(站)及1000多公里光缆的动员对接,实现军地7类32种情报信息共享。

  上海市还把国防需求纳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在港口建设中完成近百个军事需求达标建设,为千余套大型装备加装军事功能。在今年9月进行的“使命行动—2013A”跨区机动战役演习中,上海市交运集团公司的6台加装过的大型平板车承担了输送坦克、步战车等重装备的任务,单车行程5100余公里。

  近年来,该市国动委积极统筹各方资源,通过更新和改造生产线,建立了多个物资动员中心,全面落实实物储备、技术储备、生产能力储备。据上海市经济动员办公室负责人介绍,仅某应急食品动员中心每天就能为10万人(次)提供热食保障。

  上海市还强化国防动员人才数据库建设,区分作战保障、装备开发和技术研发、信息化管理等5类人才,编组了导弹、雷达、网电等多支专业队伍。在全市建立科教拥军培训基地278个,累计培训各类专业人才3.5万人。

  五大模块联动,使国防动员建设合上了经济发展的节拍。总装备部国防知识产权局与上海市知识产权局共同探索军民融合知识产权体系建设,总参某科技创新工作站与上海张江高新开发区管委会共同挂牌成立上海军民融合科技创新基地,光纤陀螺、3D数字模拟、超级电容等一批研发项目实现军事对接,数百项科研技术储备实现战时快速转扩产。

  记者在上海市科技动员办公室了解到,上海还积极推动军工集团与地方企业重组,为重大军品项目研发开辟绿色通道,在科研布局、立项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提供预研经费。在加快建设新兴产业过程中,充分考虑部队发展新型作战力量的需要,将国防需求搭载到船舶、飞机、新能源、新材料等高新技术领域。

  领跑,必须汲取改革的动力

  10多支新型动员力量在转型中聚力

  率先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率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2010年上海世博会结束后,在中央的期许下,作为中国改革开放“排头兵”的上海,又一次被委以重任,站在了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潮头。

  压缩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推动科技自主创新。经济建设在悄然转型,国防动员建设自然也要调整。动力从哪里来?上海警备区领导告诉记者:“地方干部群众积极投身改革开放的勇气和智慧,极大激发了人武系统广大官兵践行强军梦的政治热情。”近年来,警备区结合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瞄准现役部队稀缺的高新领域,编组了大批新型民兵队伍。依托地方高科技园区和企业组建了民兵水文监测、电磁频谱管控、测绘导航等10多支新型民兵专业分队,一批院士博士走进后备力量方阵。据上海市国动委提供的资料显示,仅民兵气象监测分队就有5名博士、12名硕士。

  上海警备区还整合编组了飞机、导弹、舰船维修等新型民兵保障分队,在全市多个市级重要目标区域,实地编组民兵防卫分队,着力完善军警民联防体系。

  10月底,在上海的高楼大厦、厂区学校、高架桥和机场旁,上海防空总群利用5天时间展开了一场实地、实情、实案、实装防空演练。让记者没想到的是,防空总群既有现役部队,也有民兵预备役分队。

  上海防空总群群长、某预备役高炮师师长孙宁告诉记者,为提高上海城市防空作战能力建设,上海警备区打破传统限制,整合现役、预备役和民兵防空力量编成上海防空总群,并常态化实施“统起来抓、混起来编、合起来训、联起来保”,使防空作战能力逐年跃升。

  防空群只是一个缩影。近两年来,上海市国动委还结合转型发展,整合全市基干民兵“供、救、运、修”保障力量,建立了多个市级和区(县)级后方综合保障群,完成了战略空运机队、海运船队、重装备运输车队等多支保障分队。

  自由贸易区的设立,给上海新一轮改革开放提供了强大的发展动力。上海市委、市政府和警备区时不我待,正在研究和部署一系列加快开放背景下的国防动员创新举措。(徐 华 本报特约记者 王余根 丁绍学)

【编辑:张海桐】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