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外媒:日本十年来首涨军费 狂买武器牵制中国

2013年12月18日 08:15 来源:环球时报 参与互动(0)

  日本在中国面前挥舞的拳头攥得更紧了。17日,安倍政府正式通过战后首个《国家安全保障战略》以及新的《防卫计划大纲》和《中期防卫力量整备计划》。未来5年日本军费开支将增加5%,并大规模采购无人侦察机、潜艇、F-35隐形战机等先进武器。安倍上台前,日本军费一直呈下降趋势,如今5%的增长显得格外扎眼。此外,日本还将专门创建一支夺岛部队,应对与中国的岛屿冲突。日本把“中国威胁”的大旗举得很高,指责中国“正在以力量改变现状”、“危险行动可能引发不测事件”。但在许多分析人士看来,危险的正是安倍政府自身,它正拽着日本在“脱二战”道路上越走越远。美联社17日援引专家的话说,许多人担心安倍没有真正吸取战争教训,军国主义有复活的危险。在日本连续加码的对抗政策下,一些国际媒体不断抛出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中日对抗会不会失控?英国《卫报》称,安倍是一个“好斗、保守的”首相,他能在多长时间及多大程度上捂住与北京对抗的盖子,是2014年东亚地区的一大疑问。

  防卫战略强调“牵制中国”

  日本政府17日在内阁会议上通过首部作为外交与安全政策综合方针的《国家安全保障战略》,并以此为依据确定了关于未来十年防卫建设的《防卫计划大纲》和2014年至2018年《中期防卫力量整备计划》。《朝日新闻》称,《国家安全保障战略》以“积极的和平主义”为基本理念,对中国和朝鲜表明极为强烈的关注和担忧。共同社称,日本政府预计与中国围绕钓鱼岛的对立将长期化,因此将强化防御力以摒除对“日本领土”的威胁,并创建负责夺回离岛的部队。此外,政府还提出修改禁止武器出口三原则,鲜明地摆出希望摆脱原有政策的姿态。

  “与中国争端加剧之际,日本增加防务开支”,法新社报道的标题代表了外界对日本防卫计划的最直观解读。文章称,日本17日宣布未来5年防卫开支增加5%,以加强西南诸岛防御。鹰派的安倍内阁决定将防务预算提高到24.7万亿日元(2400亿美元),并采购无人机、潜艇、战斗机和水陆两栖装甲车等。“中国……正在采取的危险行动可能引发难以预料的不测事件,”日本在《防卫计划大纲》中说。路透社称,日本一举扭转10年来的军费削减态势,清楚表明安倍希望在与另一个亚洲强国爆发岛屿争端之际加强日本的军事力量。日本防卫省希望2014年军费增加3%,为22年来最大增幅。

  《环球时报》记者17日参加了日本防卫省和外务省联合举行的记者会,获得了《国家安全保障战略》等三个文件。里面在强调日本安保环境发生严峻变化的同时,大篇幅描述了“中国威胁”。在回答《环球时报》记者提问时,防卫省官员列举了中国海军雷达照射、中国设定防空识别区等一系列“挑衅行为”,并称“新大纲”关于中国的描述有三大变化:“第一,中国在海洋进出方面出现了通过力量改变现状的高压态势;第二,在上述行为过程中可能出现难以预测的突发事件;第三,中国在海洋和空域的活动有全方位趋向活跃的动向。”

  日本《读卖新闻》称,新安全战略以“强有力地牵制中国”为主要特征,以此为指导的新防卫大纲以陆海空自卫队三军联合的“综合性机动防卫力”概念取代了民主党政权时代的“动态防卫力”概念。这一变化的具体表现就是设立“夺岛部队”,即在陆上自卫队设置两栖作战部队,辅以海上自卫队和空中自卫队的立体化支援,从而达到快速“登岛夺还”的战术目标。时事通讯社17日称,尽管朝鲜半岛局势依然有较大不确定性,但中国因素显然已经成为日本对外部安全环境的基本认知来源和强化自主防卫力量的最大理由。

  新计划还列出日本准备采购的先进武器清单。《澳大利亚人报》说,日本将增购3架“全球鹰”无人侦察机、52辆水陆两栖装甲车和5艘潜艇,以加强海上监视,增强岛屿防御。此外,日本还将增加2艘装备有宙斯盾反导系统的驱逐舰和28架远超现役F-15战机性能的F-35隐形战斗机。日本新闻网称,中期防卫计划特别强调创建具备海军陆战队性质的水陆两栖部队,以作为守备冲绳周围离岛的夺岛部队。为此,日本防卫省将在今后5年从美国购买17架可垂直起降的“鱼鹰”运输机武装这支夺岛部队。海上自卫队将购入3艘美国最新锐的濒海作战舰,以加强离岛沿海地带的防卫,阻止中国军队可能发动的登岛作战。

  【环球时报驻日本、韩国特约记者 蓝雅歌 李珍 王刚 ●环球时报记者 郭孝伟 ●卢昊 魏辉】

【编辑:高辰】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