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军报刊文:纠治训风须充分发挥政策导向作用

2014年03月19日 10:12 来源:解放军报 参与互动(0)

  训风演风考风是训练实践活动中价值取向和行为态度的直接反映,根植于思想,形成于实践,表现于行动,昭显着领导者的政绩观,制约着部队的战斗力。纠治训风演风考风的终极指向是对接战场,核心是能打胜仗,必须以不可撼动的政治定力,较真碰硬的责任担当,较真严实的实战标准,动真格、下猛药、出实招,将一切虚假之风赶出练兵场,回归真打实备的鲜明导向。

  克劳塞维茨说:“物质的原因和结果不过是刀柄,精神的原因和结果才是真正的锋利刀刃”。战争从来都既是武器和战术的对抗,也是作风和精神的较量。作风优良既是我军革命战争年代克敌制胜的利器,更是新形势下实现强军目标的坚实支点和根本保证。曾经名噪一时的北洋水师“在防操练,不过故事虚行,徒求演放整齐,空给观者以威力强大的假象”,最终被人打得惨败。一支作风不实的军队,不可能是战斗力强大的军队。我们要打赢未来战争,首先要打醒头脑,打碎幻想,打破陋习。当前部队训练中的不正之风,已成为战斗力建设的羁绊和打赢未来战争的首敌,只有加强实战化训练,才能真正抓住战争制胜的本质规律,找准部队作战训练的核心问题。这是根治不正之风的重要抓手和检验指标。因此,打赢要先打假、求胜要先求实,治训要先治虚,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执行力,确保实战化训练真正落地。

  用不可撼动的政治定力“动真格”。“源澄而流清,源浑而流浊”。训风演风考风的核心问题是思想认知的问题,要从根子上找原因、寻对策,校正思想偏差,把准目标方向,坚定整改决心。思想偏差主要表现为和平麻痹思想,“战争不会发生”“仗一时打不起来”的观念比较普遍。因此我们必须对官兵加强国际形势和安全教育,用强军目标武装头脑、根植人心,牢固树立“像打仗一样组织训练”的鲜明导向,结合战斗力标准大讨论,组织官兵检查反思、讨论辨析作战观念树得牢不牢,形成对训风不正、演风不实、考风不严等歪风邪气人人喊打的氛围和态势。要以贯彻落实总部《加强军事训练作风建设的十六条措施》为契机,按照“三个绝迹”的要求,把重大演训活动的关注点从观摩效果转到实战效果上来,真正让能打仗、打胜仗成为部队训练的主旋律,练兵场上的最强音。

  用真难严实的训练要求“下猛药”。纠治训风就是要以实战化训练为突破口,瞄准强敌对手真练,立足险局危局真演,不搞方案预案真考。作战理念要对接战场,切实搞清未来信息化条件下的战争制胜机理,切实摆脱机械化战争的思维定势、合同作战的习惯作法和单一军种作战的思维束缚。演练条件要立足最难,按照未来作战高新课目一个都不能少、险难课目一个都不能漏的要求,加大难度强度,不怕演砸,不怕推倒重来。战场环境要紧贴实战,尽可能将部队拉到生疏地形、恶劣天候、复杂电磁环境下锤炼部队。交战对手要瞄准强敌,按照知敌、像敌、超敌、胜敌的要求,建设形神兼备的模拟蓝军,构设复杂多变的敌情,逼着部队与强敌过招、与高手较量。

  用紧贴实战的组训模式“出实招”。训是对战的研究探讨和设计预演,必须加大对抗性、检验性演习力度,把转变现有实兵对抗演习导调组训模式作为突破口,确立锻炼检验红军的演习指导,实践探索导演部带着蓝军搞对抗的模式,敢于设难局、危局、变局等,最大限度让红军在不断挫败中锻炼提高,把指挥员和部队的关注点,从注重对抗胜负向探寻实战管用招数转变。推开“考比拉”活动,突出指挥员,突出关键岗位,突出新型作战力量部队,把“考”作为动力源,以考促学,把“比”作为经常性的练兵方式,以比促练,把“拉”作为综合检验的有效手段,以拉促建,使以战斗力为标准的考核比武,成为撬动实战化训练深入发展的有力杠杆。

  用健全管用的长效机制“打铁笼”。“小智治事,睿智治法”。纠治训风,必须充分发挥政策导向作用,建立健全相应的法规制度,把一切不正之风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筑牢防止反弹的坚固防线。尤其注重引入督查制。训练监察是端正训风演风考风的重要关口,要依据总部颁发的《关于开展贯彻军事训练与考核大纲专项执法监察的意见》,将纪检监察工作向演训场延伸,主动查、全程查、跟进查,突出部队领导机关、组训导调人员,着重调查条件是否简单、标准是否偏低、执法是否严格、评裁是否公正等问题,对训练掺假、演习虚假、成绩造假等现象,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并追究部队领导责任。(南京军区某训练基地 周志斌)

【编辑:张海桐】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