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某型便携式导弹首次实弹打靶:在战士肩上发射(图)

2014年06月06日 10:09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参与互动(0)

西北戈壁,天高云淡。

  远处山坳的掩体下,北空导弹某团红缨六导弹发射班班长、四级军士长杨超全副武装,扛在肩上的导弹直指云端,“引而待发”。

  观测手不停报出目标方位,杨超眼睛盯着瞄准具,双手紧握发射机构,两脚纹丝不动。他屏住呼吸,缓缓调整肩上发射筒的姿态,然后果断打开点火装置。

  “截获、解锁、引入……”

  坏了。起风了!杨超明显感觉到指挥旗在风中抖得厉害,发出啪啪的响声。他下意识把发射筒稍微压了一下。

  “不好,角度太低了。”与此同时,远处观摩席上有人放下手中的望远镜轻声嘀咕了一句。大家心里明白,这轻微一压,少则1度大则好几度,会直接改变导弹的飞行姿态。

  “发射!”杨超用食指扣动发射机构,果断击发。

  “嘭!”导弹拖着赤红色的尾焰从杨超肩上弹了出去,眼看就要触在地上了,眨眼间,又一个大仰角爬升直奔目标而去。随着云端一声巨响,空中火花四溅。

  “命中!”考核组成员率先鼓掌祝贺。

  为什么临时改变发射仰角?前来考核的靶场领导问杨超。

  “报告!根据当时的风速和‘目标’属性,我做出了预判,随机把仰角压低了2度!”杨超的回答坚定而自信。

  前方传来报告,目标被击穿!观摩席上顿时响起热烈的掌声。“这个射手不简单啊!”主考官脸上露出了微笑。

  这次考核是该型便携式导弹第一次实弹打靶,杨超取得了“空中开花”的好成绩。

  如果说神枪手是用子弹喂出来的,那么优秀的导弹发射手则是用时间磨出来的。导弹从启动到自毁是以秒来计算的,发射手从截获目标到发射导弹全过程反应时间不到3秒,必须精力高度集中,稍有疏忽都有可能延误战机。

  为了练成一名“神射手”,吃了多少苦只有杨超自己最清楚。

  便携式导弹对射手身体素质要求极高。杨超的训练常常是需要高速奔跑几百米后马上举起导弹,随后一站就是一小时。一天满负荷练下来,经常累得吃饭时筷子在手中直打颤。

  体能训练中的100个俯卧撑、100个单双杠、100个仰卧起坐、100个深蹲,在他们看来都是“配菜”。导弹射手每天都要背着17公斤重的导弹跑五公里,据筒、瞄准、击发,13年来,这个动作杨超练了上万次。

  自打干上发射手,眼前的任何物体都成了他的瞄准目标。哪位战友出现在视野里,他告诉你的不是第一印象,而是你的坐标。飞鸟、民航飞机、远处的山头,任选一个做“目标”,3秒钟内杨超就能给出准确的坐标。

  发射导弹需要心平气和,但和肩上的导弹一样,杨超却是个“暴脾气”。一次铁路行军途中,兄弟连队有个战友亮出胳膊秀肌肉,还放出狠话,谁不服就比比看。他噌得蹦了起来。

  战友们围上前来呐喊助威,俯卧撑,扳手腕,两轮较量下来杨超面不改色,那家伙喘着粗气佩服得直摆手。

  这个“神射手”还很会玩。节假日单位搞联欢,杨超拉上战友排节目。他们把警卫拳和擒拿拳融合在一起,改编成舞蹈。晚会上,伴随着“精忠报国”的旋律,几个大男孩在彩灯下空翻、卧倒、劈砖、开棍,活力四射的演出将晚会推向了高潮。

  其实,这些娱乐活动只是导弹发射手们日常单调生活的调味品,他们平时的训练枯燥而严苛。

  导弹发射手要练习目测法,这需要对着一个固定目标持续注目,直盯得眼泪在眼圈里打转也不能停。他们还要用双眼估算距离,先用测距机量,然后用眼睛看,再用步伐测量,来来回回找感觉。有时候一天下来竟能走十几公里。

  千锤百炼造就了杨超炉火纯青的技艺。如今,伸出大拇指一瞄,他就能准确给出远方参照物的坐标。

  近年来,空军组织导弹发射手培训,他参加了6次,结业考核回回考满分,背回来6个优秀学员证。在去年年底的总结大会上,杨超带着大红花站上了领奖台,一枚金灿灿的三等功证章挂在了他的胸前。(翟纪东)

【编辑:张海桐】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