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美网络反恐持双重标准 养虎为患或成自己梦魇

2014年07月04日 10:20 来源:解放军报 参与互动(0)

  网络恐怖主义是恐怖主义在网络空间的延伸,它具备黑客攻击的技术特征,更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作为世界上拥有最强网络能力的美国,长期对恐怖主义秉持双重标准,其做法也延伸到了网络空间。一方面,美国将网络恐怖主义视为国家安全大敌,美国前国防部长帕内塔就曾经明确表明下一次美国遭遇“珍珠港事件”会是针对政府安全网络系统或者全国电网网络控制系统的“网络恐怖袭击”;另一方面,美国又暗自策划和亲自参与网络攻击行动,最为典型的是美国利用“震网”病毒攻击伊朗铀浓缩设备,导致伊朗核电设施的巨大损失。

  据卡巴斯基实验室研究,“震网”是全球第一个国家行为体策划和资助的大规模恶意网络攻击行为。这一“石破天惊”的网络攻击行为将网络战拓展到了关键基础设施甚至民用领域,具有极大的现实危害性,也开创了网络恐怖主义的新“战法”。

  目前,国际社会对恐怖主义行为有着基本共识,即实施极端暴力手段、使公众产生恐惧的效果、以达到自身政治目的的一种行为。但在关于主权国家是否是恐怖主义主体的问题上,国际社会存在明显分歧。其中,美国国务院将恐怖主义界定为“由次国家组织或隐蔽人员对非战斗目标所实施的有预谋的带有政治动机的旨在影响受众的暴力活动”,从而将恐怖主义和美国自身推行的干涉与攻击手段进行了切割,美国也因此可以举起“反恐”和“人权”两面大旗进行全球军事和外交的干预。然而,一系列事实已经表明,美国这种高度利己的双重标准和霸权逻辑恰恰是全球恐怖主义泛滥的根源所在。新世纪以来,美国以维护网络自由、繁荣和安全的名义,先后出台了包括《网络空间安全国家战略》《网络空间行动战略》等一系列重要的战略部署,政府和军方高调宣布将把针对美国的网络攻击视作战争行为,不惜采用军事手段予以还击。然而,随着“震网”“棱镜”等一系列事件的曝光,各国逐渐发现,美国在网络空间的实际掌控能力远远超出了美国在现实世界的主导能力。凭借这种“一骑绝尘”的信息技术能力和网络资源禀赋,美国将“网络反恐”置于其他国家的主权之上,其主导和策划下的网络渗透、网络颜色革命和网络攻击恰恰是对全球安全稳定的重大威胁和挑战。

  随着新技术的广泛普及和创新融合,网络空间和现实世界将高度融合,网络正在成为恐怖主义最重要的阵地。不仅越来越多的恐怖组织会利用网络招募人员、传播暴恐思想、传授暴恐技术、策划恐怖袭击活动等,利用网络空间直接攻击各国重要的生产生活设施并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也将是恐怖主义组织可能采取的手段。面对严峻的挑战,国际社会不仅要防范少数极端个人或组织策划和发起的恐怖主义行径,更需要在联合国等国际体制框架下出台法律和规范,严格界定和杜绝以国家为主体的网络恐怖主义行为。

  正像在反恐战争中养虎为患,造成恐怖主义卷土重来一样,对于奉行网络霸权的美国而言,如果其仍然坚持以网络反恐之名行干涉主义之实,滥用网络优势地位为所欲为,不仅会破坏当前打击网络恐怖主义来之不易的国际合作局面,更可能打开“潘多拉魔盒”,让恐怖分子“学会”更多攻击的手段,让网络最终成为美国人自己的梦魇。

  (作者单位:上海社会科学院信息研究所 惠志斌)

【编辑:张海桐】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