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打仗教授”胡坚:对接课堂与部队两个战场

2014年09月25日 09:26 来源:法制日报 参与互动(0)

  人物小传:胡坚,男,1957年2月出生,1970年12月入伍,现为南京陆军指挥学院军事训练系教授,专业技术三级,博士生导师,总参军事训练专家,总参优秀共产党员,全军军事外宣专家,全国模范教师,四次荣立三等功。

  “联合-96”演习中,他作为专家组成员,连续两个多月跟踪指导,与部队一起探索联合作战背景下登陆作战的战法运用;“砺剑-2005”演习中,他作为导演部成员,就我军联合作战火力打击的力量编组、军种协同等提出诸多新构想;“使命行动-2012”演习中,他克服高原反应,一边吸氧一边与参演部队勘察地形、研究方案,与部队一起探索高原条件下联合作战的力量编成和战法运用……他就是南京陆军指挥学院军事训练系教授胡坚。

  从教35年,胡坚始终坚守讲台传道授业,深入部队谋兵论战,在“课堂”与“部队”两个“战场”的对接融合中想打仗、谋打仗、教打仗、练打仗,先后参加全军或军区重大演训活动50余次,为全军各大单位、院校和部队辅导授课百余场,足迹几乎走遍我军主要作战部队和各大训练基地,被部队官兵亲切地称为“打仗教授”。

  9月9日,胡坚作为全国模范教师,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

  用最新理论引领未来战场

  盛夏,广袤的锡林郭勒大草原上,“和平使命-2014”联合反恐军事演习正如火如荼举行。中军帐里,胡坚作为演习指导组成员,正与多个国家的军事专家一起,时刻关注着一个个正在展开的演习行动,并对下步演习方案进行实时调整。

  作为一名院校教员,胡坚参加类似的演习活动已经多次。在他的办公室,墙角悬挂着100多个款式各异、大小不一的演习胸牌,那是他二十年多来参加部队演训活动的见证。

  “这是部队实践给予我的最高奖赏”,胡坚以此为荣,并对每个胸牌、代码背后的故事记忆犹新:从集团军军区级别演练,到“砺剑”、“使命行动”等全军重大演习;从最初的观摩人员、解说员,到如今的“指导专家”、导演部成员。一个个胸牌的背后,是一名军校教员走进部队、融入实践、指导实践的成长路径。

  走进部队的最初想法源自讲台的困惑。那时,胡坚在院校工作已经多年,随着脱离部队越久,讲台上的底气愈显不足。为此,胡坚毅然决然走出课堂、走进部队。

  演习部队千里机动,他一路研究走打吃住藏的战法;我军两栖装备列装下海,他冒着危险和官兵一起摸索登陆突击新战法;为掌握联合作战协同方法,他不顾晕船呕吐,两次远赴南海西沙;为体会复杂电磁特殊环境,他在高温中昼夜连续守候在电台车里感受和观察电磁变化。20年来,他东赴舟山,西进高原,南下西沙,北上草原,先后参加全军或军区重大演训活动50余次,每年累计在部队的时间都在三个月以上,足迹几乎走遍我军主要作战部队和各大训练基地,

  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不仅让胡坚走出课堂上的困惑,成为学院最受欢迎的名师之一,而且让他对部队战斗力的生成路径、现代战争的制胜机理有了更为深刻的洞悉把握,成为全军知名的演训专家。近年来,他先后参与总部筹划决策20多次,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和全军重大课题20多项,主持编写了我军《陆军军事训练指导法》、首部《部队联合训练指导法》和《复杂网络电磁环境训练指导法》。

  学员出校门就能指挥作战

  作为全军军事训练专家,胡坚始终紧盯军事斗争准备最前沿,潜心战法创新、锐意训法改革、探求制胜机理。每次备课他都第一时间把军事变革的最新动态、理论前沿的最新变化融入教案,确保授课内容的“高保鲜度”。结合部队训练实践的最新发展,他坚持每年开设1至2门新课,先后领衔开设《复杂电磁环境下训练》、《联合训练发展与对策》、《实战化训练研究》等20余门新课。“知识多一点鲜活,就能为战斗力加注一份活力”,他说。

  对待新开教学课题,胡坚就像一名新教员,诚惶诚恐、如履薄冰,每一次课都要与学员交流一次,根据学员建议修改一次。2010年,他的新开课题《联合训练发展与对策》,是按照理论讲授的一般模式,区分联合训练概念、联合训练内容、联合训练方法三个内容进行讲解的。一年后,这一课题的教学,变成了基于问题的讲授,围绕部队高度关注的联合训练重难点问题,以交流研讨方式、来阐述联合训练的内在机理。

  “没有充满激情的状态,再好的教学内容,也会让学员感到味同嚼蜡”。讲台上的胡坚从不看讲稿,总是目光如炬直视学员,激情四射,气场十足,就像在进行一场激情洋溢的战场演讲,或是一次热血澎湃的战斗动员。

  “理论中蕴含思想,知识中包含力量,听他的课,总让我们热血涌动”,这是许多学员的共同感受。而他则希望能“多一份激情,多一份感召力”,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为学员注入打赢豪情,让课堂多一份“附加值”。

  执教多年,胡坚为自己授课定下了两个近乎苛刻的要求:开场60秒就要“抓住学员”,学员满意率不能低于95%。

  每次上课,他都会早早地来到教室,认真做好各项教学准备,静心酝酿状态和情绪,思考在最初60秒能与学员“链接”的开场白。翻开学院的教学档案,他的名字几乎出现在每个培训班次,授课的学员满意度几乎都是100%。2010年,他参加全军联合作战知识巡回讲座,部队好评率也同样是100%。

  常闻“硝烟味”做到“不变味”

  “血液里始终流淌着军人的DNA,脑海里永远回荡着战场的冲锋号”,这是胡坚对45年军旅生涯的自我评价;“勇敢、担当、献身”,则是他对“军人DNA”的内心解读。

  1979年,自卫还击作战的炮声在边境打响。刚刚从原济南陆军学院毕业并留校任教的胡坚热血沸腾,夜不能寐,两次咬破手指写下血书,数次请缨要求上战场,却未能如愿。

  如今,尽管已是南京陆军指挥学院的资深教授,黄灿灿的军职资历牌在胸前熠熠生辉,但每每回想起那次与真正战场的失之交臂,他依然心存遗憾:“一个没有上过战场的军人,其人生是有缺憾的”。

  胡坚患有严重的腰椎病,遇上病情严重而又要上课时,他总会很早就从办公室出来,步履沉重地走向教室,疼痛难忍时,就打上一针封闭。然而只要一上讲台,他就像换了个人似的,腰板挺直,激情四射。讲课中,还不时掏出随身携带的小毛巾,一边抹汗一边用“面对大家有点小紧张”调侃和掩饰病痛。

  2012年,55岁的胡坚奔赴西藏参加“使命行动”联合实兵演习。到达拉萨当天,部队领导建议先适应一下再上山。而他不顾高原反应,直接就上了海拔4700米的演习场,一边吸氧一边与参演部队勘察地形、研究方案、现地演练。总部和成都军区首长称赞他:“用一个老兵的实际行动,诠释了‘缺氧不缺精神’的老西藏精神”。

  和平是对军人的最高奖赏,但也会软化战斗精神、弱化军人基因,胡坚对此有高度警觉。“只有常闻‘硝烟味’,才能防止‘转基因’”。每次到部队,他有两个习惯一直不变:一是钻帐篷、进坑道与官兵聊天,在部队战地文化的熏陶感染中磨励军人血性,做到“不变味”;二是进史馆、去荣誉连队,在前辈和先烈的英雄事迹中纯正军人基因,做到“不变质”。(记者 陈丽平 通讯员 宋红群屈莉)

【编辑:张海桐】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