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泰国华侨归国抗日文物:染血望远镜 延安学习笔记

2014年10月20日 09:15 来源:广州日报 参与互动(0)

  “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回国救亡的呼声愈发汹涌。1938年,苏青和同学们乘船回到祖国。在一张老照片中,同学们身穿白衬衣,意气风发——他们的抗战生涯由此开始。记者陈忧子翻拍

  街坊“献宝”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 讲述父辈抗日往事

  抗日战争中缴获的日军将领的望远镜、皮手套和日本军刀,泰国华侨归国抗日前在轮船上拍摄的老照片,上个世纪30年代的泰国归侨证……一件件珍贵的历史文物,记载着抗日战争中海外侨胞救国救亡的历史。

  经过数十年的筹备,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将于明天在北京开馆,首次展出从世界各地征集而来的华侨抗日馆藏文物,展现华侨对中国抗日战争的贡献。这些文物中,其中部分“典藏”是来自一群广州街坊之手。他们将父辈遗物无偿捐献给博物馆,希望有更多人了解,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父辈们受到感召,从国外回到战火纷飞的祖国,由归侨学子成为抗日英雄的故事。

  “这是签发于上个世纪30年代后期的泰国归侨证书,记载着一个海外的热血青年,在祖国最需要的时候,毅然回到遍地抗日烽火的祖国,为保家卫国浴血奋战……”在捐赠仪式上,广州市民苏燕介绍起父亲苏青捐藏品的历史由来。

  近日,苏燕和兄弟姐妹们将亡父苏青的35件珍贵遗物,亲手捐赠给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除了苏青,回国抗日的泰国归侨吴潮和叶克的亲属同样捐赠了不少珍贵的父辈遗物。

  放弃安稳生活回到祖国抗日

  苏燕说,父亲生前将所有“记忆”珍藏在皮箱中,直到离世,儿女整理遗物,才细致了解那段尘封的历史。

  1918年,苏青出生在广东揭阳的一个贫农家庭,那个年代军阀混战,民不聊生。无奈之下,苏青在8岁那年,随家人背井离乡,移居到暹罗曼谷(现泰国曼谷)讨生活。随着1927年大革命的失败,国内的大批共产党和革命群众遭到屠杀,革命进入低潮时期。“当时有不少共产党人流亡东南亚。”也正是从那时起,苏青在当地的一所由思想进步人士开办的华文学校,第一次接触到了共产主义思想。毕业后,他加入了党的秘密外围组织——反帝大同盟,开始参加宣传和组织工作,在华侨工人、学生等群众组织中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父亲的原名是苏锡锦,之所以改名苏青,也正是那时候他希望自己像苏联的进步青年那样勇敢地参与革命。”

  染血望远镜讲述泰侨抗日往事

  当时从泰国回国参加救亡的归侨至少600名,苏燕说:“父亲那一批共9人,归国人数最多的一批估计有上百人。”

  回国后,苏青立刻奔赴抗战圣地延安。说起这段历史,苏燕展示了一本残缺不全的笔记本,“这是父亲在延安抗大学习时获奖所得。”它一直激励着苏青从战争走到和平时代。

  1942年,苏青曾多次参与反扫荡、反蚕食斗争,以及甄家庄歼灭日寇春川大队的战役。苏家至今仍保存有一副望远镜。“在包裹望远镜的绿色绒布上,还看得到当年留下的血迹。”苏燕说。

  1945年抗战胜利,苏青的自传中写道:8月中旬,队伍渡过黄河,突然传来日本帝国主义投降的消息。刹那间所有人欣喜若狂,抱作一团,又唱又跳:“我们胜利啦!日本投降啦!”喊声震耳欲聋。

  文/记者申卉

【编辑:高辰】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