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媒体称伊拉克陷入“拉锯战” 恐怖势力难根除

2014年11月14日 09:23 来源:解放军报 参与互动(0)

  伊拉克一名军官11月11日说,伊拉克政府军击退极端组织“伊斯兰国”,重新夺回炼油重镇拜伊吉市中心。8月初以来,在美国牵头主导的“国际联盟”空中火力支援下,伊拉克政府军及库尔德武装等力量收回了一些城镇,暂时遏制住了极端组织“伊斯兰国”的进攻势头。然而,要彻底击溃“伊斯兰国”仍需时日。

  “伊斯兰国”仍占多地

  交战双方陷入胶着

  在“国际联盟”和伊叙两国地面力量夹击下,“伊斯兰国”武装在多个战线上与伊叙两国地面力量展开激战。

  在伊拉克境内,大片领土仍被“伊斯兰国”占据,人道主义危机严峻。6月以来,“伊斯兰国”武装延续着摩苏尔战役中的强劲势头,占领了伊拉克北部和西部大片领土。虽然失去了炼油重镇拜伊吉,但“伊斯兰国”仍手握提克里特、摩苏尔等重要城市。

  10月至今,“伊斯兰国”武装加大对安巴尔省的攻势。守卫该地的伊政府军和民兵不但缺乏必要的训练和装备,而且士气低落毫无战力——防守时未战先乱,反击时雷声大雨点小。目前,“伊斯兰国”已控制该省80%的领土,兵力威胁伊政治中心巴格达。

  在其所占据地区,“伊斯兰国”武装分子制造了严重的人道主义危机。为了震慑帮助伊政府军的当地部族,他们残忍杀害平民,其中不乏妇女、儿童和老人。

  在叙利亚境内,美国原想借助叙反政府武装“革命者阵线”的力量,让其充当在叙境内打击“伊斯兰国”的“地面总代理”,然而,10月31日,“伊斯兰国”武装在伊德利卜向“革命者阵线”发动正面进攻,后者当即溃不成军,有的士兵甚至不开一枪直接投降,致使美国利用“革命者阵线”进行地面进攻的计划彻底落空。“伊斯兰国”也从“革命者阵线”手里缴获了包括“陶”式导弹在内的美式先进武器——许多美国前脚刚给“革命者阵线”的装备,后脚便这样落入“伊斯兰国”手中。

  叙反对派临阵倒戈,“伊斯兰国”“坐收”美式装备。当前,“伊斯兰国”已占领叙中部哈马省部分地区和其它一些地方,并逐步进逼叙政府在北方控制的最后堡垒伊德利卜、阿勒颇等地。

  在“革命者阵线”“资助”下,“伊斯兰国”的武器装备大有“鸟枪换炮”之势,战斗力不断增强,近日又连续占领叙境内两个油气田。

  在土叙边境,库尔德武装和“伊斯兰国”已鏖战数周。近一个月来,“伊斯兰国”武装步步逼近土耳其与叙利亚边境城市艾因阿拉伯(又称科巴尼),并攻占周边多个库尔德人村庄,致使至少18万叙难民逃往土耳其。战乱导致难民增加,难民增加又给“伊斯兰国”征兵扩军提供了新的“土壤”,从而也使叙利亚乃至整个中东进入了恶性循环。

  尽管遭到“国际联盟”持续数周的空袭,“伊斯兰国”武装仍然给艾因阿拉伯的库尔德守军以重创,其间他们甚至使用化学武器进行攻击,导致大量居民伤亡。现今,“伊斯兰国”正不断从东部和南部缩小对艾因阿拉伯的包围,艾因阿拉伯濒临失守。

  “国际联盟”持续空袭

  地面行动倚仗当地

  从当前打击“伊斯兰国”的行动看,美国仍想沿用“利比亚模式”,即由伊政府军、库尔德武装,以及一些周边中东国家提供地面部队当先锋打头阵,而自己则率领“国际联盟”提供空中支持。在美国的号召与督促下,法国、澳大利亚、英国、丹麦、加拿大等国参与了对“伊斯兰国”目标的空袭。美国的中东盟国中,巴林、约旦、沙特、卡塔尔和阿联酋5国加入了空袭队伍。“国际联盟”11月7日对摩苏尔进行空袭,炸伤了“伊斯兰国”首领巴格达迪。截至目前,以美军为核心的“联合国军”已对“伊斯兰国”进行了2000余架次的空袭。

  但是,从当前情况看,无论是美国等西方国家还是上述中东五国,均只是限于空中打击,尚无派出地面部队之意。

  为加强打击“伊斯兰国”的力量,美国还欲让伊叙的中东邻国发挥更大作用。9月,美国国务卿克里访问中东,商讨建立打击极端组织的联盟。对此,包括埃及、约旦、黎巴嫩在内的10个阿拉伯国家积极回应,联合签署公报,承诺为打击“伊斯兰国”出力并停止向极端组织提供武器和资金支持。

  然而,中东却没有出现众志成城打击“伊斯兰国”的局面。尽管沙特、卡塔尔等国参与了空袭行动,但它们也担心打击“伊斯兰国”会让叙利亚巴沙尔政府从中获益,因此在出动地面部队等方面态度并不积极。土耳其在军事打击“伊斯兰国”问题上的态度也较为谨慎,迄今为止并未参与打击伊斯兰国的行动,只是同意美国使用其军事基地。

  岌岌可危的局势下,伊政府提出要发起“人民战争”,即发动民众自发支援伊安全部队,并组织以库尔德人、逊尼派部族为主体的伊拉克平民组建“军民联合安全部队”。其中,库尔德“巾帼兵团”规模日益扩大,逐渐为外界所知。据悉,这支部队如今已经有1万多名“战士”,在抵御“伊斯兰国”的行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国际联盟”也不断给予伊拉克部队及库尔德武装以极大援助。英国、土耳其等国相继派遣教官训练当地库尔德武装;美军除派出1500名顾问及军事人员赴伊外,还支援了大量武器装备。据悉,为准备明年的“春季攻势”,美军还将对伊拉克部队的9个旅、库尔德武装的3个旅进行培训。另外,美国在叙利亚境内还有另外一支盟军——主要由温和反对派组成的“叙利亚自由军”。然而,这个“西方国家的宠儿”日渐衰微,基本已沦为“叙利亚内战的背景”。

  拉锯战事一时难止

  恐怖势力难以根除

  在这“制电磁权”“制空权”引领战场走势的信息化战争时代,几乎仍停留在二战水平、没有任何空军力量的“伊斯兰国”必然在“国际联盟”的强力空袭下渐落下风,但从目前看,要将其彻底击溃也绝非易事。一方面,“伊斯兰国”占领了许多城市和大油田,通过抢劫银行、绑架人质,攒下了雄厚的经济资本。在武器走私十分猖獗的中东,武器装备的来源对其而言也不成问题。另一方面,“伊斯兰国”擅长利用社交网络宣传圣战思想和招募人员,欧美等国人员加入“伊斯兰国”已不是新闻,阿富汗、埃及等多国极端组织也向其宣誓效忠。可以说,“伊斯兰国”的生命力还很强。

  还应看到,“国际联盟”和伊叙境内力量的空地协同,虽然延缓了“伊斯兰国”的进攻势头,但也绝非“根治良方”,其效果还有待进一步观察。伊拉克政府军和库尔德武装自身的孱弱也是一大问题,美国等国也不可能在一朝一夕间彻底提升其战力。

  其实,宗教极端势力之所以猖獗多年且为害甚巨,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中东的地缘政治失衡,特别是逊尼派和什叶派的对立以及伊拉克、叙利亚的长期动乱。在叙利亚,由于是人口占少数的什叶派执政,逊尼派多有不满。在伊拉克,人口占多数的什叶派在2003年伊战后主政,而原先执政的逊尼派则日益在政治上被边缘化。这为“伊斯兰国”等宗教极端势力在伊拉克的滋生和发展埋下了“恶种”。还可以看到,当前活跃在伊拉克和叙利亚的极端武装大都具有逊尼派背景——除了“伊斯兰国”外,还有“伊斯兰阵线”和“胜利阵线”。其中“伊斯兰阵线”势力最盛,据称有7万之众,由40多个逊尼派地下武装结盟而成。

  李际均曾这样评价西方近年来发动的几场战争:科索沃战争“和而不平”,阿富汗战争“消而不灭”,伊拉克战争“胜而不利”。即使消灭了“伊斯兰国”,只要逊尼派和什叶派之间的矛盾难消,中东的极端势力也恐怕只会是“消而不灭”。唯有从根本上消除恐怖主义滋生的土壤,才能避免恐怖主义的再度来袭。

 李瑞景 赵子轩 制图:苏 鹏

【编辑:高辰】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