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西藏边防班长救战友牺牲 被救者留雪山33年陪伴

2014年12月10日 09:34 来源:解放军报 参与互动(0)
西藏边防班长救战友牺牲被救者留雪山33年陪伴

  新闻点睛

  初冬时节,西藏乃东县境内的山南烈士陵园内空荡荡的。赶了几十公里山路,胡玉仲顾不上歇口气,拎着一包祭奠用的物品缓缓走进陵园,走向那个熟悉的墓碑。

  他已记不清这是第多少次来到这儿,他也不知道还能来这儿多少次。轻轻拭去墓碑上的尘土,那段刻骨铭心的往事仿佛就在眼前:

  33年前的这个时候,还是西藏山南军分区边防某团二连战士的胡玉仲,又一次走到那条熟悉的巡逻路上。这是当兵生涯的最后一次巡逻,很快他就将退伍回到家乡。

  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却改变了他的人生。巡逻途中,一场雪崩袭击了分队官兵,班长李登明将他一把推开,自己却被卷下悬崖。班长牺牲后,胡玉仲就留在边关娶妻生子,陪伴长眠在雪山的班长。

  “回去!”一声断喝,把“大黄”吓得踉踉跄跄退了几步,回过头眼巴巴地望着主人。见此情景,训斥者又禁不住上前俯身抚摸这只12岁的黄狗说:“你老了,走不动了……”

  此时,一旁有去年入伍的战士插话问:“‘胡老兵’,你都快60岁了,还能走得动吗?”要知道,西藏山南军分区边防某团二连的这条巡逻路,横亘着多座5000米以上的雪山,数十处深涧、断崖、绝壁,十分险峻。被称为“胡老兵”的人沉吟半晌,默不作声地望着远方的雪山。

  老兵名叫胡玉仲,33年前曾在二连服役,如今是二连的义务向导。新战士们不知道,是当年的一段生死情,才让“胡老兵”决定一生留守雪山。

  誓言

  班长为了救他牺牲,他决定留在雪山陪伴班长

  1981年冬,大雪即将封山。老兵退伍前夕,连队决定最后组织一次巡逻,退伍老兵们一呼百应,纷纷主动请缨。胡玉仲打开返乡的行囊,翻出挎包水壶,与巡逻的队伍一起出发。

  33年过去,当年的情景胡玉仲仍记得很清楚。出发那天,太阳明晃晃地悬在头顶,阳光照在雪地上十分刺眼,巡逻队的官兵深一脚浅一脚地向前跋涉,又累又渴。途经一座雪山时,胡玉仲停下来抓起一把雪往口里塞,却被班长李登明一巴掌打掉:“不要嗓子了,喝我的吧!”

  “不好!”就在这时,队伍中有人大喊一声,“雪崩!”只见一条白色巨龙从雪山奔涌而来,大家纷纷冲向崖壁下避让。危急关头,胡玉仲脚下一滑,踉跄了几步,紧随其后的班长李登明眼疾手快,用力将他推到2米外的崖壁下,而自己却在这一刹那间被呼啸而至的雪浪卷下悬崖。

  雪崩过后,官兵们在悬崖下刨出了李登明遍体鳞伤的遗体。胡玉仲紧紧抱住班长,眼泪奔涌而出。几十年来,胡玉仲无时无刻不在想念着班长:“班长不但像兄长,还像家长。”

  胡玉仲忘不了,那年高原强行军训练突发疾病时,是班长带领大家将他背到35公里外的医疗点;

  胡玉仲忘不了,在连队食物短缺的日子里,还是新兵的他实在挨不住饿,到炊事班偷偷拿了个馒头,被连队发现后要给他处分,是班长站出来为他揽过:“处分我吧,兵是我没带好!”

  胡玉仲忘不了,当兵第一次上雪线巡逻途中,受惊的军马将他摔下来拖行,命悬一线之时,是班长飞身疾追,硬是以一己之力制服惊马,自己却差点被摔下山崖……

  攥着李登明冰冷的手,悲伤的胡玉仲作出一个决定:“班长,我要永远和你在一起!”

  扎根

  胡玉仲把家安在雪山下,安在班长长眠的地方

  留在雪山,说易行难。

  胡玉仲是家中的独子,得知他要留在西藏的决定时,父母给他写来一封长信,希望他返回家乡。“我们只有一个儿子,你总得回来给我们送终吧!”攥着父母的信,胡玉仲双手发抖,泣不成声。他朝家乡的方向磕了一个头,说:“爸妈,原谅我的不孝。”

  擦干眼泪,胡玉仲把父母的信揣进了内衣口袋。退伍后,他在雪山下找了一处废置的牦牛棚住了下来。

  海拔3900米的高原上,生存是个大问题。由于没有生活基础,胡玉仲日子过得十分艰难。可无论多么穷困,他始终坚持自力更生。当地藏族群众见他生活不易,常常送来青稞和酥油接济他。连队官兵得知情况后,几次要接胡玉仲回连队住,他都是一摆手给回绝了:“我一个老百姓,住在营区哪行?”

  为了生活,胡玉仲与藏民一起上山挖药维生。采药时,胡玉仲并没有药民用的熊皮护膝,一天下来,双膝常常肿得透亮,站不起身。采药尽管多在夏天,但在“四周生满火,地上还是冰”的雪线,夜晚依然奇冷无比,而胡玉仲却只有一床军用被御寒。几年下来,倒是让胡玉仲养成了不惧寒冷的本领,至今仍能“雪地里裹床被子到天亮”……

  每攒下一麻袋药材,胡玉仲就得徒步4天扛到县城售卖,换来生活必需的物资。有一次走到半路遇上暴雨,洪水冲毁了木桥,胡玉仲不得不冒险涉水过河。不曾想,一脚下去水就淹到了胸口,一个浪头将他卷入了激流。“眼睛被洪水打得根本睁不开,只觉得天旋地转。”胡玉仲回忆说,“之后就是呛水,肺像要憋炸了一样。”好不容易被冲上浅滩拣了条命,可辛辛苦苦用命换来的药材却全被洪水冲走。

  他的坚韧执著,打动了藏族姑娘去吉,两人日久生情,结成夫妇,胡玉仲这才算在高原扎下了根。然而,当提起自己的儿女时,胡玉仲却是一脸愧色:“老家的娃娃在内地有好的生活和教育,可我的娃娃却只能在高原挖田种青稞……”

  虽然日子很苦很难,但胡玉仲感到最欣慰的是能陪在班长身边。逢年过节,他都要到墓园里给班长敬杯酒,上炷香。平常时日,他常常忙里偷闲到烈士陵园坐一坐,陪班长说说话。那些年,边关烈士陵园管护条件差,他还得隔三差五给墓地清理杂草、培土拢坟,精心看护班长的墓地。

  向导

  “让这条巡逻路上不再有牺牲,是对班长最好的祭奠!”

  33年来,胡玉仲还主动承担了一项任务——义务为二连官兵当向导。用他的话说:“让这条巡逻路上不再有牺牲,是对班长最好的祭奠!”

  每到农闲时刻,胡玉仲都要上山走一走,哪里水太急,他就砍树搭座桥;哪里山上可能雪崩,他老远就把雪给吼塌了;哪里要提防泥石流,哪里必须注意狼群等情况,他都搞得“门儿清”。

  2002年夏天到海拔5500米的某山口巡逻,他突然示意部队停下。只见他迅速趴在地上,耳贴地皮眉头直皱,随即大吼着让分队赶紧后撤。还没退出百米,一道巨大的泥石流就向大家刚才驻足处轰隆隆冲来,巡逻道立刻断出数十米宽的豁口。官兵们个个毛发直竖,一身冷汗。

  路断了,几名惊魂未定的新战士嘀咕着要打道回府,一向沉默寡言的老胡急了:“胡扯!同志们啊,我们的脚下是主权呐!”在老胡指引下,分队多耗时半天绕道到达了巡逻终点。

  胡玉仲不但地形熟、语言通,而且处理高原特殊情况的经验丰富。巡逻路上,谁脚上走出了水泡,他能用一根马鬃轻松治好;哪个脸被高原强紫外线灼伤,他能用酥油茶缓解疼痛……

  那些年,连队没有配发护目镜,总有一些官兵在巡逻路上患雪盲症。由于边防医疗条件落后,患病官兵得不到及时救治,导致有些人落下后遗症。胡玉仲看在眼里,痛在心上,他千方百计搜寻到一个偏方——用哺乳期妇女的奶水给战士洗眼睛。1998年,7名战士患上雪盲症疼得在床上直打滚,可本村只有一名哺乳期的妇女。为了收集足够的奶水,胡玉仲就摸黑走几十里山路去邻村寻找,结果路上被狼群盯上,幸亏爱犬舍身相救,才得以逃出重围。

  33年过去,胡玉仲没统计过自己走了多少巡逻路,只记得拄断了数十根拐杖,穿破了上百双胶鞋。这条巡逻路尽管仍然险象环生,但再也没有牺牲过一名官兵。军分区政治部副主任余国勇感慨:“连队有个口头禅:巡逻有了‘胡老兵’,走到哪儿都放心!”

  当这话传到胡玉仲那时,这位老兵的双眼湿润,他对着雪山大喊:“班长,你听见了没!”

  相关链接

  山南烈士陵园

  山南烈士陵园,位于西藏自治区乃东县泽当镇以西的西扎山东麓,建于1965年。陵园共分三个部分,即纪念馆、纪念碑、陵墓群,占地面积66700平方米,建筑面积1108平方米,陵园内安葬着在西藏和平解放、平叛改革、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以及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英勇牺牲的781位烈士,是西藏自治区规模最大、资料最完整的革命烈士纪念建筑。1989年8月,陵园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1997年6月,被中共中央宣传部列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宋朝华 李小彬)

【编辑:高辰】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