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潜艇军嫂:你守护万家灯火,我永远守护你

2014年12月17日 08:1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潜艇军嫂:你守护万家灯火,我永远守护你
军医卢翀和妻子曾晓燕幸福甜蜜的一家三口。 李唐 摄
轮机技师周军生与妻子王红玲和儿子在一起。 李唐 摄
舵信班副班长成云朝和妻子王玲肖一家三口。 李唐 摄

  中新网三亚12月17日电 题:潜艇军嫂:你守护万家灯火,我永远守护你

  记者 陶社兰

  南海边,372潜艇所在军港码头附近有一条海边小道,每当潜艇出海后,夕阳时分,总会有一些家属带着孩子出现在这条路上,守望着大海。时间长了,人们把这条路称为“望夫路”。

  25岁的小学教师曾晓燕,每次从江西赣州老家到部队探亲时,也会来到这里,和家属们一起,眺望大海,等待着丈夫远航归来。她的丈夫卢翀,是372潜艇上的一名军医。

  “他一身海军服,手捧鲜花,单膝跪地向我求婚时,我没有迟疑。我知道以后聚少离多,还会为他的安全担惊受怕,但我愿意。这一生,我愿一直牵着他的左手,因为他敬礼的右手属于祖国,左手才是我幸福港湾。我对他说:你守护万家灯火,我永远守护你。”曾晓燕说,脸上洋溢着纯真、幸福的笑容。

  和曾晓燕一样,许多372潜艇官兵的家属,其实并不清楚丈夫的工作性质,甚至不知道他们是潜艇兵。直到前不久,在海军组织的一次实战化紧急拉动和战备远航训练中,该艇突遇重大险情,官兵们临危不惧、处变不惊,成功处置化险为夷,并完成数十天的后续任务胜利返航后,她们才有所耳闻。

  “不担心是不可能的。但是,以后我会对他更好,不让他有任何的心理负担。”王红玲说。她的丈夫周军生是372潜艇的轮机技师。在抢修受损设备时,为了保证正常的充电充气,他冒着50多度的高温守护着柴油机,汗流浃背,衣服结上厚厚一层白色盐渍。

  险情发生时,舵信班副班长成云朝的一声“不好,掉深了”的惊呼,打破了指挥舱内特有的宁静。当时,正是夜半时分,由于海水密度突然减小,潜艇浮力骤然下降,艇体急速往下沉。这是他当潜艇兵13年来参加过五次全训、三次远航,第一次遭遇这种“掉深”。

  然而,他的妻子王玲肖并不了解这种险情对潜艇来说,搞不好就是灭顶之灾。2011年“三八”妇女节,部队邀请家属参观潜艇。看了一半,她就已经难过得看不下去了。“潜艇上的床,比火车卧铺还小。他那么高、那么胖,怎么睡啊?”

  对于身高超过1.8米、体重近200斤的“大块头”来说,身处空间狭小的潜艇,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都已经很困难了,何况还要面临一些意想不到的风险。但成云朝却笑着说,当潜艇兵很光荣啊,在中国这么多军人里面,潜艇兵可能是一百个军人里面就这一个。我热爱这个行业。

  作为国之利器,潜艇部队使命任务特殊,经常独闯深海大洋。何时出海、归航,常常是连他们的亲人也不知道。就像一首歌里唱到的:“不要问我在哪里,问我也不能告诉你……”

  就在这次远航前,支队长王红理的母亲病重,他匆匆赶回湖南老家。刚进家门,就接到远航任务通知。望着病榻上面容憔悴的老母亲,想到可能无法送老人最后一程,他心如刀绞,泪流满面。自古忠孝难两全。王红理只能做最坏的打算,提前安排好母亲的后事,临走前把善后费用都留给亲戚……

  这样的故事,372潜艇几乎每名官兵身上都发生过。

  电航技师周军结婚后,妻子王梅一直在老家照顾生病的双亲,12年来,两人团聚的时间加在一起不到10个月。今年,妻子特意买了飞机票,带着10岁的女儿来队探亲,可飞机还没落地,他已随艇出海。母女俩苦苦等待了一个月,也没有潜艇归航的消息。直到开学在即,母女俩只得返回老家。临走时,女儿哭着问妈妈:“爸爸怎么总是躲着不见我们呀?”

  “爸爸去哪儿啦?”面对孩子们的疑问,372潜艇官兵常常无言以对、沉默无语。

  雷弹长陈凯军与妻子王青曾约定,生产时一定陪在她身边。由于胎盘原因不适合顺产,两人商量后,决定到了第37周就剖腹。没想到,丈夫却突然出海了。

  提前住进医院观察的王青,就这样天天等着丈夫归来。预产期快到了,每天,她都要向医生询问:还能等吗?还能等吗?问得医生也不耐烦了:你到底要等到哪天呀?

  “其实,我也不知道他哪天能回来,就是想等着。”王青说。终于,等到了这一天。在陈凯军返航归来的当天下午,王青实施了剖腹产手术。

  几天后,王青才看到自己的孩子。“我高兴的是,毕竟,是他第一眼就看到了孩子。他比我幸福。”王青笑着说。

  结婚4年了,372潜艇观通长王锋的妻子朱丽莎也想不明白,“为什么我们姐妹俩都嫁了军人呢?”当然,这是她自己的选择,认识20天,见过3次面,她就把自己嫁了,连婚戒都是自己买的。

  媒人是她的姐夫,南海舰队的一名军官。朱丽莎一直记得第一次见到王峰时的情景:一件洗得发白的蓝色衬衣,一条同样很旧的米色裤子。后来她才知道,这是他最好的“行头”了,是读军校时省吃俭用买下的,已经穿了好几年了。

  王峰的家乡在湘西,那是湖南贫穷的山区。家中一位瘫痪在床的爷爷,父母种地,还有两个弟弟在读书。

  “我不在乎他穷,看中的是他的朴实。”朱丽莎说。第三次见面时,她主动向王峰“求婚”。那年,她25岁,在湖南当妇科医生,收入不错。领完结婚证的第二天,王峰就出海了。

  这几年,朱丽莎勤奋工作,帮助丈夫改善了老家的经济状况,把两个弟弟也供养出来了。现在,她希望和丈夫生个孩子。

  “以前,我从姐姐身上看到了军嫂的辛苦。现在,我自己当了军嫂,感到也有幸福的一面。他每次远航回来,都会送给我一大包‘礼物’。都是他攒下来的脏衣服。”朱丽莎说。

  这一群潜艇军嫂,就是这样用她们的爱和担当,为冲锋在前的丈夫们筑起祥和安定的港湾。她们有小女人的柔媚,也有女汉子的坚韧。谈起与丈夫的聚少离多以及独自撑起家中一片天的种种甘苦,她们没有眼泪和抱怨,只有作为潜艇兵家属的骄傲和自豪。

  爱用文字记录心情的曾晓燕曾写下这样的字句,说出了潜艇军嫂们的心声:“你是潜艇兵,你潜得再深再远,也走不出我的思念与牵挂。你的远航归来,是我最美最美的心愿。”(完)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