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蛟龙号印度洋首潜耗时10小时 收获大量样品

2014年12月24日 11:10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蛟龙号印度洋首潜耗时10小时收获大量样品
“蛙人”在给“蛟龙”号载人潜水器解缆。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23日晚完成了在印度洋的首次下潜,整个过程耗时约10小时,取得了大量海底热液区生物和岩石样品。

  “蛟龙”号本次下潜获取贻贝49个、海螺2个、海葵3个、茗荷8个、蟹1只及珊瑚等大量热液区及附近区域生物,获取玄武岩等岩石样品共17.4千克。

  记者在“蛟龙”号拍摄的高清视频和照片中看到,成片的海葵蔚为壮观,白色的海螺在海水中左右摇曳,悠闲自在。

  据2014年至2015年“蛟龙”号试验性应用航次(中国大洋35航次)现场总指挥于洪军介绍,本次下潜进行了潜水器系统状态复核,通过近底观测与取样作业发现了大范围海底热液区,观测到热液喷溢口及大量热液生物,并初步判断为玄武岩基底热液区。还通过温度探头探测到热液口温度并取样到热液流体。

  随“蛟龙”号首次下潜的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研究员陶春辉说:“这是中国第一次对西南印度洋洋中脊活动热液区开展深潜调查,为研究该热液区热液活动、生物群落等提供了全新资料,同时对了解热液生物的地理分布具有重要意义。”

  “我这么多年一直在做海底热液区研究,以前的研究手段主要是海底摄像和水下缆控潜水器(ROV),从没有像乘‘蛟龙’号下潜这么直观地观察海底热液区、热液喷溢口和玄武岩构造,这么直观地认识海底热液区的地形地貌,如此近距离地看到热液区原生态生物状况,这对海底热液区研究非常有帮助。”陶春辉说。

  2014年至2015年“蛟龙”号试验性应用航次(中国大洋35航次)第一航段于今年8月在西北太平洋圆满完成。第二和第三航段为期120天,是“蛟龙”号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和距离最远的一次征程,预计下潜20次,全部在西南印度洋下潜。(张旭东)

【编辑:高辰】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