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揭秘张爱萍为“51号兵站”“小老大”冤案平反 查看下一页

2015年04月01日 15:01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参与互动()
张爱萍将军(资料图)

张爱萍将军(资料图)

  抗战时期,苏北地区的新四军部队为冲破敌人的层层封锁线,获得各类重要的军需物品,以及收集情报、安全护送来往干部,在上海与新四军部队之间秘密建立了多条地下交通线,电影及电视连续剧《51号兵站》就是当年秘密交通线的生动写照。在这几条地下交通线中,有一条是在上海浦东的高桥、高东地区,因而被称之为浦东的“51号兵站”。

  浦东“小老大”为“51号兵站”赴汤蹈火

  上海浦东高桥,地处浦东东北角,一边是黄浦江汇入长江的吴淞口,另一边是长江入海口。区内有密布的河道及横贯东西的陆上公路,有多处可供货船进出的码头,形成了高桥通江达海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高桥历史上也是一个重要的水上运输集散地,被称为“沙船之乡”。元代开创我国海运史的张瑄,就是高桥人,因组织海运有功,曾多次受到元廷的奖赏。由于高桥地区有悠久的海运、河运历史,因此当地有一群熟悉水上运输,尤其海上运输的“小老大”,能驾船驭海,这是组建地下交通线极为有利的条件。

  浦东的新四军地下交通线始建于1942年春,由新四军陶勇旅长,江防团汤景延团长、吕炳奎政委、孙更舵参谋长,一师采购科长张渭清等领导亲自策划,由江防团周显才、吴明义等实施后逐步建立起来的。张渭清、周显才等通过商业交往,熟识了浦东高桥籍爱国热血青年王斗甫、王申甫兄弟和徐家善、赵树华等,先后在高桥镇开设了“伟泰什粮行”,在徐路镇(现属浦东新区高东镇)开设了“信丰油行”,加上王氏兄弟在浦西蓬莱路开设的照相馆,以及通过赵树华的关系掌握的五号沟码头(现高东镇地区),成功地组成了一条秘密的地下交通线。

  由新四军营长周显才带领一批干部化装成商人,在高桥地区建立的这条地下交通线,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为苏北地区的新四军、解放军采购输送了子弹、汽油、收发报机、西药、颜料、望远镜等大量的军用物质,以及建立兵工厂所需的铣床、刨床、车床、钻床等设备。同时,护送上海的知识青年到苏北根据地,吴明义、方国锋、郭希伟等领导也是通过这条交通线从苏北到上海,从事地下党工作。

  当时,通过层层关卡往来于苏北根据地与上海之间是一项极为危险的工作。王申甫、徐家善、赵树华等“小老大”为了把新四军紧缺的军需物资运往苏北,不畏艰险,赴汤蹈火,冒着生命危险出色地完成了艰难的任务。执行任务期间,王申甫、徐家善、赵树华等都曾被捕。在狱中,他们受尽酷刑,灌辣椒水,坐老虎凳,伤口上浇盐水,但始终没有交代实情,经受了考验。后在地下党的营救下,他们先后脱离虎口。但船只及物资等家产均被敌人没收,倾家荡产,负债累累。出狱后,党组织为了保护他们的生命安全,将他们秘密送往苏北解放区避难,直到上海解放,才重返浦东高桥。

【编辑:刘艳】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