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天文导航:核潜艇远程导弹离不开 助星际旅行(图) 查看下一页

2015年04月23日 09:20 来源:解放军报  参与互动()
李广云,教授,博士生导师,信息工程大学导航与空天目标工程学院专家,长期从事军事测绘导航领域教学与研究工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军队和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6项。
李广云,教授,博士生导师,信息工程大学导航与空天目标工程学院专家,长期从事军事测绘导航领域教学与研究工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军队和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6项。
早期六分仪
早期六分仪

  核心提示

  据外媒报道,新近美国国防部公布的一份报告指出,要改善不依赖于新一代卫星全球定位系统(GPS)的定位、导航与授时能力。GPS所提供的这三项服务,对于军队而言就像氧气之于生命一样重要。那么除了类似GPS导航系统之外,还能否另辟蹊径呢?古老的天文导航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形象定名 “牵星过洋术”

  我们的祖先曾走在天文导航的前列,西汉《淮南子·齐俗训》记载“夫乘舟而惑者,不知东西,见斗极则悟矣”,表明当时已经使用“北斗导向”;元代我国航海天文技术已能通过观测星的高度来确定船的纬度;明代郑和船队通过“日月升坠辨东西,星斗高低量远近”,使人类真正实现了远洋航行,这套“牵星为准,所实无差”的技术,被形象定名为“牵星过洋术”。一百多年后,欧洲才逐渐掌握这方面技术,告别了轮船“白昼顺风沿岸航行”的历史。

  十七世纪,欧洲工程师们设计出了能在晃动的甲板上快速、精准测量天体高度的六分仪,英国国会又以两万英镑奖金征集到适于远航计时的高精度天文钟。前者大大提高了观测天体高度的准确性,便于测定纬度;后者可在海上用时间法推算经度,二者成功奠定了近代天文导航的基础。

  从此,欧洲人开始领跑天文导航,迎来了持续近两个世纪的大航海时代,最终用商船、炮舰将世界的中心由东方迁移到西方。

  而今,新技术的突飞猛进使天文导航实现了观测更快、更准、更自动化的飞跃,但是当年的测定机理、测算办法等迄今仍在应用。现在,利用多孔径星体敏感器可轻易观测到数以万计的恒星,利用高速扫描技术高超音速导弹也不会出现“拖尾”,军事强国甚至利用观测和计算优势可将测量精度提升至接近GPS水平。

【编辑:高辰】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