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第二炮兵某洲际战略导弹旅:最强“民族争气旅”

2015年07月27日 09:3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第二炮兵某洲际战略导弹旅:最强“民族争气旅”
1984年10月1日,中国战略导弹部队首次亮相国庆大阅兵。 资料图片 摄
一代代年轻的火箭兵士官用青春和热血描绘着他们的强军梦。 陈双维 摄

  中新网北京7月27日电 题:第二炮兵某洲际战略导弹旅:最强“民族争气旅”

  作者 吴天喜 李永飞 杨永刚

  半个世纪前,他们成功将作战部队第一枚战略导弹送上蓝天,打出了中华民族的骨气、胆气,这枚导弹被誉为“争气弹”。

  时至今日,第二炮兵某洲际战略导弹旅发扬“争气精神”,精准发射多型战略导弹,大国长剑数十次刺破蓝天刻下辉煌弹道,48次参加重大活动,锻造出硬气无比、豪气冲天、霸气充盈、底气十足的大国佩剑。

  不忘“两弹一星”的传承

  浓厚的乌云汇聚在西北某导弹发射场上空。这次演练,一开始就颇不寻常。

  雨急如注,砸在弹体上砰然作响,也砸在千里之外的京畿指挥中枢每个人心中。

  “5、4、3、2、1,点火!”数十分钟后,导弹准确击中预定目标。此战,一举创下该型导弹复杂气象条件下实施发射多个纪录。

  半个多世纪以来,该旅不仅接过了“两弹”装备,也完整传承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把护佑民族振兴责任扛在肩头。

  该旅隐匿于群山之中,山峦无声使命有痕。发射一营控制连上楼下楼的每个台阶侧面,都印有一名老兵的照片和简要事迹,被称为“老兵阶梯”。

  第一个阶梯印着的老兵叫杨百万,如今已是某矿业公司副总经理。其子刘俊超也在这个连队当兵,从小在父亲熏陶下听着“两弹一星”故事成长,如今天天踩着父亲肩膀学习进步,当上专业组长。他对父亲说,我还要当“东风第一枝”技术尖子,儿子替你完成当年愿望。

  今年6月,旅里组织专业训练,官兵连续6小时在闷热缺氧的环境中操作,出来后防护服内可以倒出几斤汗水,不少人呕吐晕倒,但醒来后继续走上岗位。大家都说,我们肩膀一边扛着发射塔架,一边扛着民族安危,岗位神圣到什么程度,已经无法解读无需言语,唯有尽责力行。

  在不断传承中不停前进,该旅官兵先后有35项创新成果在第二炮兵和基地部队推广,一次次助力神剑翱翔九天。

  不熄“精神火炬”的光芒

  走进该旅史馆,一张张老照片格外醒目,已经模糊的画面,映照着前辈艰苦创业的艰辛历程。

  旅政委文青说,部队成立之初,“萝卜草绳白铁皮,沙枣树皮骆驼草”,除了280条汉子外几乎一无所有,但官兵豪情在胸激情满怀,把导弹送上了天。

  新形势下,该旅积极挖掘这座宝贵的精神富矿,每年迎新送老之际分别组织“向国宝报到、向国宝告别”仪式,定期给作出贡献的官兵照荣誉相、贴荣誉墙,让“东风精神”代代相继。

  导弹部队千人一杆枪,不仅要求每人过硬,还必须做到每个细节无懈可击。士官陈俊峰在一次测试时听到仪表异响,顶住专家质疑提出重测,并找到故障点。一时间,陈俊峰的“耳功”名扬发射场。

  陈俊峰还有不凡的“眼功”。一次演练,面对导弹发控台上数十个显示灯的不停闪烁,他敏锐扑捉到2个灯亮的顺序颠倒。一查,原来是发控台有个潜通路。陈俊峰一双利眼,及时解除了后患。专家感慨,几十年了,“东风精神”依然光芒不减。

  大学生士兵张逸群是个有追求的青年,平日身边不少人张口闭口出国、挣钱,羡慕“高富帅”“白富美”,他的心中形成一串问号:成功标志是什么?人的价值在哪里?不停思索的张逸群决定到部队寻找答案。

  第一次看到导弹时,大家无比激动,张逸群也被震撼得静默无语。少顷则醍醐灌顶:一次战略性行动可能决定一个民族的兴衰,面前的战略武器,有一天我和我的战友会把它发射出去。练好“剑法”驭神剑慑强敌,这才是真正的成功!

  不辱“镇国重器”的使命

  导弹发射在即,一场“残酷”的选择也终于开始。待发长剑只有1枚,而等待发射的营却有2个,必须有1个营成为备份。

  第二炮兵机关组织的抽签仪式过程很短,当从简易纸盒中抽出那个带有标记的乒乓球时,发射五营顿时一片欢呼雀跃。

  发射进入倒计时,天却降雨。这时,发射六营营长范金涛带领官兵,主动给五营官兵当帮手。他说,面对强敌,我们都是民族脊梁上的一块骨头,骨头的硬度反映整个民族的强度。练硬骨头,我们准备好了!

  要对得住这块“骨头”,需要经过的考验不少。2014年底,某基地组织专业技术大会考,7个将军威临考场,10余个旅团长现场提问,72个分会场万人观看,发射三营营长周游国口若悬河,2小时问不倒。基地司令员刘启德十分激动,从考官席跑下来,和他一起对考,少将和中校共同演绎了一场导弹知识的“速度与激情”。

  这年,开赴导弹发射场的前一天晚上,营长陈家安接到父亲病危通知。一边是病榻慈父,一边是待发导弹,陈家安把自己关在宿舍,朝着家乡方向“扑通”跪下:若在平时,我拔腿就回。但为了这次任务,我们营已经等了很久,我不能临阵离开,父亲等我!

  为了不辱使命,绝不留有短板,今年初的一次调研中,上级提出“阵地密闭生存条件下后勤装备怎么配置?”牵引出后勤实战化训练研究,该旅进行实案探讨、实地勘察、实战检验,形成了完备的战时后勤应急方案。

  如今,在官兵的携行包里,连如厕用纸、洗漱用品、内衣刮胡刀都齐备不缺,号令一下随时出发。

  不负“王牌底牌”的重托

  战略导弹,被誉为国家的“王牌”、民族的“底牌”。执掌“王牌底牌”,必须未雨绸缪。该旅官兵天天追踪世界前沿,生怕一觉醒来落后。每次周交班,第一项内容就是军情通报,围绕世界大势、国家安全、使命任务,概览周边动态和军事发展要况,强化国际意识全球意识。

  这个士官引人注目:导弹起竖后,他离导弹最近;发射倒计时中,他是万众瞩目的焦点;号令下达后,他摁下“点火”按钮。他就是被官兵誉为“金牌号手”的康平,2次亲手将大国长剑送上苍穹。

  但“金牌号手”的起点十分平凡。刚入伍时本想找个舒适的岗位,直到看见长剑起飞壮烈场面才开始转型之路。面对百余张电路图,他像攀岩一样发起了冲锋,一点一线一步一动,终于登顶发射专业头名宝座。

  个人转型不易,一支部队转型更难。那年冬,该旅执行换型后实弹发射任务,打出当时最佳成绩。就在官兵击掌相庆之时,世界信息化大潮已悄然而至。大家旋即认识到,“底牌”身后无退路,吃败仗连赎罪的机会都没有,战略导弹部队作战能力关乎国运,必须促进转型加速,推进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

  立足转型机遇,官兵合力破解核心技术难题40多个,排除装备仪器特殊故障20余起,先后取得“某训练弹改造遥测系统”“某型弹体测试系统”等80多项训练科研成果,攻坚112个战备课题,在战备值班抽考中勇夺120个第一。(完)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