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不可缺失的历史文本——陈纳德外孙女谈中国战场对世界的贡献

2015年08月06日 10:3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社休斯敦8月6日电 题:不可缺失的历史文本——陈纳德外孙女谈中国战场对世界的贡献

  中新社记者 王欢

  “他是位慈祥、喜爱动植物的老人,从未对我提及残酷的战争。”抚摸着陈纳德将军的画像,凯乐威女士回过头来轻轻对中新社记者说,“直到1958年他的葬礼结束,学校刊登出照片,我才第一次知道外祖父是一位挽救了数百万中国人和美国人的英雄。”

  美国南部盛夏的阳光照在陈纳德航空军事博物馆大厅里,窗外一面星条旗在空中悠悠飘扬,远处广场上,几架老式战机虽已斑驳,但在蓝天白云下显得异常醒目而明亮。

  凯乐威(Nell Calloway),全美唯一以陈纳德命名的博物馆现任馆长、陈纳德将军的外孙女。15年前,她的母亲和几名老兵在陈纳德家乡路易斯安那州门罗市共同创建了这座博物馆。为支援抗日战争,一支美国志愿航空部队从遥远的太平洋彼岸投入到中缅印战区,在对日军航空兵作战和保卫滇缅公路的战斗中屡建奇功。这支被中国百姓誉为“飞虎队”的美国志愿航空队指挥官便是陈纳德。

  缓步在展馆中走过,各种实物、影像,把人又拉回到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缝制有中文“来华助战洋人,军民一体救护”字样的飞行夹克;飞行员泛黄的照片;中国百姓真诚的礼品;甚至还有日本战时的文宣资料以及“神风”残骸。数千件展品记录着二战中国战场的惨烈,更讲述了中美两国人民并肩对日作战的友谊。

  “这是他1937年时的护照,职业为‘农夫’;这是他收集的中国古董;这是他送给我母亲的麻将牌和中国纸币……”在自己最喜欢的《战士之路》(陈纳德回忆录)主题展馆,凯乐威巨细无遗地介绍着外祖父和中国的一切,“他热爱中国,他的心一直没有离开中国。他很清楚帮助中国就是在帮助美国,即使困难重重也从未放弃。”

  在世的4名“飞虎队”老兵之一、93岁高龄的理查德·谢尔曼(Richard Sherman),曾担任B-25轰炸机的投弹手和导航员,在中国完成了52个飞行任务。他是陈纳德博物馆联合创始人,常年在此担任志愿者,与观众分享他的“中国记忆”。

  “我亲眼所见、亲耳所听日军在中国烧杀抢掠的暴行和中国百姓流离失所的悲惨,事实不容置疑!”尽管靠轮椅代步,但身穿飞虎队T恤、头戴飞虎队棒球帽的谢尔曼说到忘情处,依然手舞足蹈,纵声大笑,“能参加优秀的飞虎队和中国人民并肩作战是我一生的荣幸,中国人的友善和帮助我终生难忘!”

  “中国战场在二战中的地位不容忽视!如果当时中美没有一起并肩作战反对日本侵略,没有中国长期牵制和抗击日本主要兵力,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进程将被改变,我们今天的世界可能会很不一样。”凯乐威承认,相对于欧洲,美国人对发生在中国的战事了解甚少,这是她工作中最困难的地方。

  “当年,他经常把我抱在膝盖上倾听我的趣闻;如今我要通过这座博物馆向世人讲述外祖父的传奇故事。”今年,凯乐威已经往返中美8次,忙碌于与中国的抗战、飞虎队纪念馆沟通,并受中国政府之邀参加“9·3”阅兵式。

  凯乐威表示,“外祖父为中国的抗日战争付出了很多努力,是最早见证中美合作的美国人之一,两国如今也应继续加深这种互助关系。”

  为了提高年轻人对历史的兴趣,凯乐威酝酿8年祭出利器——和好莱坞电影制作公司联手筹拍一部关于陈纳德和飞虎队的美剧,在中美两地播出,“这是帮助人们了解这段历史、无论老幼都能接受的最好方式”。

  当记者问到,在纪念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70周年之际,如果可以向美中日领导人谏言会说什么时,她引用陈纳德《战士之路》的最后一句话:“我最美好的希望是飞虎队的旗帜一直高高飘扬,并且作为太平洋两岸这两个伟大民族朝着同一目标而共同努力的象征。”(完)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