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宁波老城区改造大拆大建 19座历史建筑被拆除(图)(2)

2012年09月10日 10:59 来源:法制日报 参与互动(0)

  商业利益的冲动

  从波士顿设计的官方网站上可以看到,其主导的历史文化街区改造项目,已遍及全国多个地市。

  “问题最严重的地方就是,这么荒唐的改造思路,在全国各地都很受欢迎。”谢辰生说。

  是否采用波士顿设计,决定权自然在地方政府。而地方政府为何会喜欢“波士顿模式”?没有人比朱儁夫分析得更透彻。

  “传统的思路是政府先立项,立项后政府一步补偿到位,政府再主导居民外迁,主导运营和建设成果,主导招商——这导致的结果是,在一个很紧凑的时间和大量的资金压力下,为了完成一项任务,政府承担了所有的责任,最后使政府背上了沉重的包袱。”朱儁夫在演讲中说。

  他接下来提出思考:“怎么能够保护我们的文化,同时让大家有积极性,也就是政府有冲动愿意去做它,开发商有冲动愿意去建设它,企业有冲动能够来运营它,老百姓也有冲动愿意来接受这种拆迁方案?”

  答案毫无疑问是商业开发。在一个多小时的讲座里,朱儁夫用大量时间讲解了如何与商户沟通、如何设计出符合商业要求的建筑。

  在传统保护模式与波士顿模式之间,地方政府很快做出了选择。以郁家巷项目为例,朱儁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这个项目在请我们来主持设计之前,他们已经请过东南大学、浙江园林设计院等很多设计单位做过很多轮设计,但是还停留在一个原址保护的阶段。规划部门和操作部门把我叫过来,希望能加入一些新的力量,争取换一个角度,不仅能够保护,还能够改造历史街区。”

  地方政府的倾向还远不止于此。在郁家巷项目中,波士顿设计与当地文保、规划部门尽管频频产生冲突,但地方决策者最终均站在了波士顿一边,甚至更加激进。

  朱儁夫举了一个例子:“街区里面当时有个很有价值的小洋楼,本来是堵在路中间,我们也不太建议把小洋楼搬迁掉,但是开发商和市领导坚决认为小洋楼应该搬掉,文保部门则坚决反对。”

  “但从商业利益角度,市场是非常强大的力量。”朱儁夫接着说,“最后市领导决心搬了,但是没有通知文保部门。”

  历史街区改造的困局

  在郁家巷项目以后,波士顿相继又介入了宁波市南塘河、莲桥街、贝家巷、月湖西区等街区的改造、建设项目。而直到月湖西区的改造,双方合作才告终止。

  “在媒体大规模报道以前,我们在去年11月份就已经终止了和波士顿的合作,规划在实施过程中已经走样了,现在整体的都已经停下来了。”宁波市规划局研究员叶建明告诉《法制日报》记者。

  这种“走样”所指即是按照波士顿设计要求进行的大规模拆迁。到记者前去查看的今年8月,月湖西区一期大片建筑已遭拆除,整片工地中只剩零星的几座保留建筑。

  然而随着工程的停下,新的问题开始出现。月湖西区内的原住民大部分已经被迁出街区,无人居住的情况下,街区内的古建筑保护、修缮任务变得更加迫切。

  “我们规划部门正在做新一轮的规划,开展一轮月湖西区的保护与发展研究,但现在结果还没出来。”叶建明告诉记者,他们前不久刚刚要求了国家名城委的专家和同济大学前来调研,但结果并不那么容易得出,“这几乎是困扰所有历史文化名城的一个难题”。

  难题之难,主要在于资金与利益诉求的平衡。

  叶建明介绍:“按照文物保护的要求,历史街区是不要动的,要原住民住在这边,按照原来的风貌进行保存。但是这面临两个问题,一个是政府的财政负担太重,如果这么大一笔资金要政府来投入的话,政府可能会选择那些受惠群体更广的基础设施建设先做,而把关乎一部分群体利益的古建筑修缮放在后面。”

  “第二个问题是,历史街区住宅古老,原址修缮以后,居住条件仍然很差,比如电线老化等各种问题。这样就形成了利益诉求不统一,有的居民强烈要求政府把他们搬迁出去,另一部分人则喜欢住在老地方。”

  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学者姚远认为,困境的确存在,但办法也并非没有。“比如北京鼓励居民按照保护规划实施自我更新,成为房屋养护修缮的主体,同时放开老宅的市场交易,一旦进入市场就可以让文物建筑真正的市场价值得到一个体现,你如果修不起,可以卖掉,会有人来修,这样使得文物的价值和他切身的利益比较和谐的统一”。

  居民参与的意义

  今年6月1日,宁波市规划局发布消息,宣布即日起启动公众参与和意见征集活动,邀请市民为月湖西区的保护和发展献计献策。

  叶建明告诉记者,汇聚民智,这是面对困局的一种解决办法。而在相关文保专家看来,这却提供了一条颇有价值的路径。

  “如果你只给居民两个选择,住在破房子里,或者拆迁,那么居民所能和你商量的只能是拆迁补偿的价格是否合理。但如果政府能够提供更多的选项,结果就不一样了。”姚远认为,目前种种困境的一个根源在于,没有弄清楚“到底谁是甲方”。

  姚远提出,城市文化遗产作为一个公共产物公共财产,同时涉及到很多居民自己的财产。一个核心的问题就是,选择设计单位“甲方”是当地居民,而不是政府。“没有居民参与的设计方案,从程序上就不成立”。

  姚远告诉记者,设计、建设领域存在着很多复杂的利益关系,比如某些地方建设部门的行政长官和某些设计单位,或者某些大学建筑系的人有亲属关系;有的设计者和论证者其实是一种左手到右手的暗箱游戏……

  “公众的监督特别是当地居民是身处其外的,设计单位给行政长官看的方案再漂亮,也可能会涉嫌到侵害公众权益。”姚远说。(记者范传贵)

【编辑:张志刚】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