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将福利院孤残儿童放农村家庭寄养 新模式引争议(2)

2013年05月29日 09:41 来源:法制日报 参与互动(0)

  “我内心不好受啊,但他们终归可以找到归宿”

  “2003年,国家补给孩子们的费用是每月280元。过了二三年,涨到300元,又几年涨到600元,直到2010年都还是600元。”对于有些人怀疑孤残儿童寄养家庭可能将这笔钱挪作他用,王淑兰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其实那会儿已经不够了,孩子小时候要吃奶粉,最便宜的一罐也得好几十,还有买尿不湿等费用,你说我一月剩多少钱?”

  说到这里,这位淳朴的农妇有些气愤:“去年起条件好点了,国家给涨到1800元,村里有人不理解我们,说我们骗国家钱。其实我们根本没算计过给孩子花多少,给自己留多少。”她指着小军说,“就我这小的,我一上集市给他买吃的穿的,什么苹果、橘子都是一大堆。要说我是为了挣钱,我宁愿不挣那点钱。”

  王淑兰介绍,像她这样的寄养家庭,这个村里还有十三四户,在她看来,大家的所作所为,纯粹是出于公益和对孩子的疼惜。按她的话说,虽然带孩子很辛苦,但要哪天真不让自己继续干了,她可能反而受不了。

  讲到“女儿”小珍,王淑兰说自己晚上要醒来好几回,看看她睡得好不好,有没有着凉:“半个月前,有天晚上我发现她睡不好,一摸身体发热,有点感冒发烧,但量了体温发现还不到38度5,我想退烧药对孩子副作用大,就只给她用了感冒药,这两天才好。”

  带孩子是个操心活儿,有些孩子由于身体原因,还需要更多的照顾。“南边有一户,他家孩子你喂奶还往外喷,那就只有多费心思,不吃奶就加点鸡蛋,一点点喂。”说话间,“小儿子”小军睡醒了,王淑兰把他牵到身边,“这小子也不吃奶,我就勤快点,给他加些白米粥,一天喂四遍,现在他还学会挑食了,不爱吃甜的。”

  王淑兰和孩子们感情很深:“我要是出门去哪儿,让我闺女看着我也不放心。”她说,孩子要是被领养家庭看中,就要从她手中带走。她常想,今天还和自己一块睡的孩子,哪天还能再回来?但伤感之后,她觉得这也是为他们好:“我内心不好受啊,但他们终归可以找到归宿。”

  “有两个闺女,特别漂亮,嘴很甜,以前老跟我说,妈,赶明儿我也给你买戒指。她们走后我哭了半年,现在她们离开两三年了,还时常往回打电话,但就是说不出声儿。”王淑兰说,她很感动,也很满足,“她们在心底里认定我是她们的妈了”。

  “我就是特别想让他站起来,特别想”

  “刘广芬这会儿不在家,下地干活去了。我不大会说话,要不您进屋等等她?”说话的是刘广芬的母亲,望着屋里的两个孩子,老人家只是笑。记者从老人口中得知,他们家比王淑兰家参与农村家庭寄养更早:“这是我家闺女小姚,我们都在一起20年了。”轮椅上还有个小男孩,叫昆昆,2010年4月来到刘家,今年3岁。

  刘奶奶说自己口才欠佳,本不打算接受采访,看到女儿刘广芬许久未回来,终于答应同记者说说这两个孩子:“这个大的心灵手巧,绣了不少十字绣,只是必须依靠轮椅才能动。小的昆昆倒是贪玩调皮,也是下肢瘫痪,不过我都疼着呢。”

  “你看,这些全都是我自己绣的。”小姚指着墙上一幅花团锦簇的十字绣说。记者环顾屋内,发现她的作品还真不少,有欧式的花瓶,有逼真的时钟,还有一幅半平方米大小的仙鹤图,图中白鹤翩翩起舞,宛如仙境。“这幅仙鹤图她绣了快一个月,我都不让她老绣,怕她坐久了颈椎疼。”刘奶奶补充说。

  对3岁的昆昆,老人更是疼爱有加:“他跟我比跟他妈更亲,孩子爱玩,我就一天两场带他出去,孩子爱吃甜食,我就买水果给他吃,哄孩子嘛,就得依着他点儿,只要身体健康就行。”昆昆坐在轮椅上,调皮地抓着奶奶的手撒娇。

  谈到昆昆的腿疾,刘奶奶表示自己非常难过:“他做过手术才导致下肢瘫痪,我天天帮他揉腿,就是想让他站起来,可他连知觉都没有,大小便都不能控制。”她抱起昆昆,抚摸着他后背手术留下的伤痕,禁不住痛哭起来:“你说这么好一个孩子,真的好可惜,我也试过让他走路,但是不行,我就是特别想让他站起来,特别想。”

  昆昆是个很机灵的孩子,正是因为一次手术失败,他被父母狠心抛弃,儿童福利院也每年都会给他做检查,但情况一直不见好转。现在,昆昆只能生活在轮椅上,腿萎缩得和胳膊一般粗细。“但不管怎样,他都跟自个儿的孩子一样,我们得给他母爱。”老人说。

  临走的时候,王淑兰要送记者到村口,刚走出院门,她家的两个孩子就望着窗口哭闹。“在一起呆久了,舍不得他妈走呢。”王淑兰说,“孩子这么点儿大就给抛弃了,你再不对他们好点,能行吗?但回过头来想,他们又是幸运的,得益于农村家庭寄养模式,孩子们有了父母、家庭的爱,就不再孤单了。”

  很显然,他们已经融入了一个家庭。(为保护未成年人,文中涉及儿童均为化名)(实习生邱超奕 记者范传贵)

【编辑:王永吉】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