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西安“再创阿房宫”引争议 市民:死人和活人抢地(2)

2013年08月30日 17:54 来源:《小康》杂志 参与互动(0)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杜牧《阿房宫赋》)

  聚驾庄地处西安市西三环的边上,与渭河以北的秦都咸阳城隔水相望。

  向村民们询问聚驾庄的历史,谁也说不清这个村庄到底经历了多少年,有多少代人在这里生活,他们只是从先辈的口中得知,村庄之所以得名“聚驾庄”,是因为古时候曾经有几个皇帝在这里相聚,故名聚驾庄。

  今年刚刚年满五十岁的张春丽女士还记得,32年前自己嫁到聚驾庄的时候,这个村庄贫困不堪。“过去多可怜,住的小瓦房。”她说,“养鸡养猪和卖凉皮,我们都干过。挣了钱还不舍得给上学的三个孩子买口好饭吃,都存起来,穷怕了,就怕哪天突然又没了。”

  张春丽始终认为,她的三个女儿相继外出打工,就是受够了农村的贫穷,即使现在村里的日子好过了,一拨一拨外地人也涌到聚驾庄附近打工,她的三个女儿还是不愿意回来,“她们在城市里累死也买不到一套房子,也还是不回来。”

  十年前聚驾庄村其他村民的生活,和张春丽夫妇没有两样,大部分村民以务农为主。据西咸新区沣东新城阿房宫遗址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李军介绍,上世纪80年代初,西安市划定了秦阿房宫遗址12平方公里的保护范围,但由于当时国家在大遗址开发保护的工作上投入的财力技术有限,当地政府对这一地区一直采取不主动开发的政策,从而来保护大量的地下文物,大部分农民因此失去了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

  李军坦言,阿房宫遗址区域的老百姓为遗址牺牲了很多,但在改革开放初期,国家没有财力、没有能力去补偿农民的损失,只能让他们暂时忍受低收入的生活,而宅基地的分配在这里是不被允许的,“如果给他们分宅基地,他们就会把遗址占很多,又去盖房子。”

  “你可以比较一下西安三环边的其他地方,早就已经城市化了。那里居民无论是居住条件还是生活条件、每年收入比这个区域都要高得多。”李军说。聚驾庄因占据着阿房宫遗址的核心区,与周围村的发展呈现出明显差距。“就是因为这个地方是遗址,这个12平方公里的地方在之前的几十年里,从未考虑城市化,为了慎重起见,我们把这个区域的经济基本上是停滞了,所以你看到周围所有落后的面貌,尘土飞扬,乱巴巴的东西,没有高大的楼房……”  随着西安市整体经济的发展,聚驾庄所属的三桥镇利用地处西安城区通往咸阳、宝鸡方向出入口的有利地理位置,大力发展汽车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大概是在2005年左右,聚驾庄附近建起了不少小厂房,汽车修理厂、挖掘机厂和家具厂,越来越多操着不同口音的年轻人开始涌入这个村庄,除了陕西人之外,河南人和四川人是最大的两个群体,张春丽说:“河南人是过来开店的,四川人是过来打工的。”

  村民们从中嗅到了商机,为了改善自己的生活,他们纷纷把自家小平房盖成了“小二层”,大部分小楼被打着“宾馆”的旗号租赁给外来务工者,剩下的小楼就被用作餐饮店和杂货铺。张春丽在2008年花了30多万修建的三层小楼,有40个房间,她把小楼整栋租了出去,这个小宾馆一年能带来超过六万元的收入。

  张春丽的做法在当地已是常规,草草一数,你就会发现,这个面积不大的村庄竟然容纳了超过三十家“小宾馆”,除此之外,网吧、足浴店、计生用品店和打着各省招牌的饭馆也将这个村庄点缀得花花绿绿,热热闹闹。

  在不善经营的聚驾庄人看来,每年几万元的固定收益已经足够吃喝。而张春丽本人也越来越满足于现今的生活,她眼中的聚驾庄“就像城市一样,越来越繁华了”。

  目前的聚驾庄村,1800名村民已经不能算作主体,流动人口的数量已经数倍于当地人数。他们之间的相处倒也融洽,炎夏的午后,男人们会停下手中的活计,聚集起来打扑克,女人们也会挤进卖毛线的小铺子,一边说笑一边织毛衣,本地人与外地人,看不出差别。

遗留之城 背靠阿房宫遗址,聚驾庄在过去几年发展迅速,成为一个典型的小城市。图为聚驾庄街头。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李白《古风·秦王扫六合》)

  当聚驾庄人刚刚过上他们期待的“城市生活”时,阿房宫遗址之上几个村庄即将面临拆迁的消息打破了村庄的宁静。

  2012年5月,西安市政府常务会议通过《阿房宫遗址保护规划》(下称《规划》),并经陕西省文物局和国家文物局同意后,报陕西省政府审批。《规划》指出,阿房宫遗址保护区范围内将禁止建设任何新建筑物、构筑物;禁止进行生产、生活建设行为;禁止有损遗址保护的爆破、钻探、采砂、取土、挖坑、烧砖等各类生产和生活活动。

  同时,西安将按规划要求逐步整治遗址保护范围内的环境,分期实施展示工程,建立阿房宫考古遗址公园。

  遗址公园的建设,在即将面临“被拆迁”的村民们看来,是老百姓与秦始皇斗争中的再一次失败。

  “都死了2000年了,还跟活人抢地方!”当地一家毛衣店的老板娘说。

  至于“阿房宫考古遗址公园”的保护与开发,则是由西安沣东阿房宫文化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承担,该公司2012年9月6日注册成立,是由国资背景的西安沣东开发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投资组建的全资子公司,李军的另一重身份,是该公司的总经理。

  在接受记者采访之初,李军先是为记者播放了一段视频短片。在激昂的乐曲声中,饱含深情的男中音道出了沣东新城的建设背景和未来蓝图。作为西安建设国际大都市的重要一环,西咸新区2010年成立,位于西安和咸阳过渡地带的沣东新城,于同年5月宣告成立,是西安和咸阳同城化的纽带。在规划定位中,沣东新城将成为国家统筹科技资源示范基地、西部地区能源中心和体育会馆中心。

  阿房宫人文旅游板块只是其规划中七大板块产业的其中之一。在西咸新区沣东新城管委会成立之初,便规划了以阿房宫遗址公园为核心,打造12.5平方公里的“阿房宫人文旅游板块”,确定了要将阿房宫遗址公园建设成国家级遗址公园的目标。

  在西咸新区沣东新城管委会成立之后不久,阿房宫遗址保护办公室就成立了。李军坦言,作为遗址保护办公室的第一位员工,他在筹备建设阿房宫遗址公园的三年里,不仅做了很多案头工作,还做了很多地头工作。

  “毫不夸张地说我应该是对阿房宫非常了解的,即使是国内的考古专家也没我了解。因为我不仅仅了解历史,不仅仅了解考古,还要了解现状和未来。”他的嗓音铿锵有力,言语中透出极度的自信。

  沣东新城花了三百万让国家文物局来对阿房宫进行近两年的建设前期综合研究,由国家文物局旗下专门的研究机构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来牵头实施,这获得了国家文物局领导的高度认可。据李军介绍,国家文物局还准备把这个措施写到法规里边去。将来做任何遗址公园都要做前提研究,而且都是由国家遗产研究院来牵头。

  在阿房宫人文旅游板块里面,遗址公园的占地面积大概是3平方公里,880亩的阿房宫遗址将被保护在内。沣东新城并不会像外界所猜测那样建设一个根本就没有存在过的阿房宫,他们希望把遗址公园打造成为一个开放的,不收门票的城市中央森林公园,并完全按照国家文物局批复的遗址公园的建设要求来对遗址进行保护,把公共设施减到最少。

  李军始终认为,阿房宫遗址公园的建设现在面临的问题,是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如何给遗址保护留足空间的问题。“如果说沣东新城159平方公里按照国家的要求不进行城市化的发展建设,不配套城市化的发展和建设,也就不存在阿房宫的保护这么突出的问题,就是因为国家已经定了,这个区域已经进行城市化了,那么在城市化的过程之中如何处理好这个遗址保护的问题,我们依据这个考古规划就编制了保护规划和遗址公园的建设规划。依据遗址公园的建设,周边没有配套工业和高科技产业,而是配套了一些文化旅游业,可以说和遗址公园本体相得益彰。”

  据李军介绍,在12.5平方公里的阿房宫旅游板块的建设过程中,将涉及到2万7千多人的拆迁补偿问题,但在他看来,这个数字和西安市某个国家级遗址公园的单位面积内拆迁补偿的人数相比,“不会存在亏的问题”。

  遗址公园上6个村庄的7000多位村民征地拆迁的费用来自北京首都创业集团公司30亿的信用融资,李军解释,沣东新城目前的拆迁政策叫“60+20”,即政府无偿提供人均60平米的住宅和20平米的商业门面房,这些规划建设在西安市西三环附近的昆明路上的房屋预计两年内建成,小区名字暂定为“六合家园”。

  至于遗址公园以外的征地拆迁补偿问题,李军也只能留下含糊的回答,“那可能要通过别的渠道解决了”。

  但即便是这样,在今年年底将要“被搬迁”的村民们仍然不愿意离去,“我失去一栋楼,他们能赔这么大一栋楼吗?”张春丽愤愤地说,“搬到楼房里,我不但不能收租子,还要交物业管理费!”

  是的,聚驾庄人的祖屋就要没了,他们除了全部的移民补偿外一无所有。更让他们焦虑的是,很难找到维持生计的“小二层”和“小三层”了,他们必须找到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而投入巨资的首创集团,则规划在阿房宫文化旅游板块区内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艺术家工作室、特色商业、园林式酒店,并建设博物馆,艺术中心、会议中心、演艺中心、文化交流中心等文化旅游类公益项目。

  尽管蒙上了“文化”开发的面纱,但对于一家房地产企业来说,其隐含的商业开发逻辑显而易见。瞄上沣东新区的,不只是首创,华润、保利等地产巨头已先后落脚于此,连国际家居巨头宜家都准备在这里落子。

  保护文物,开发土地,一箭双雕的城市开发正是城市主政者所要达成的目标。

  阿房宫——秦始皇未建成的遗址也好,重建的噱头也好,只不过是这场大戏中的配角。

【编辑:张培坚】

>社会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