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证券频道

十券商预测下周走势 大盘将继续调整(4)

2011年09月12日 15:42 来源:中国证券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结构性行情将成市场常态

  □日信证券 吴煊

  本周A股市场继续震荡探底,周成交量亦创出近期地量。随着市场对国内经济下行压力的担忧情绪不断升温,周期性行业成为市场集中抛售的对象,建筑建材、信息设备、机械设备、家电等板块均出现较大跌幅,而金融和农林牧渔等板块的跌幅相对较小。

  周五公布CPI后,各方在数据解读和对未来CPI变动判断上出现明显分歧。但不论怎样,就数据本身而言,通胀水平自高位小幅回落却是不争的事实。未来经济增速仍有进一步放缓要求,而通胀水平也有望继续回落。技术上,股指运行重心仍处于不断下移过程中,周K线已形成平台下破趋势。量能持续萎缩表明本轮市场下跌并非是获利抛压所致,而下档承接力度不济才是导致市场缩量调整的原因。这从一个侧面印证了在不断地经历政策预期的反反复复之后,市场心态已发生实质性变化。

  尽管就目前政策动态而言,已可做出国内政策紧缩步伐基本停止的结论。换言之,市场已进入政策观察期的判断已经兑现。但由于之前政策预期的屡屡落空,加之欧美债务危机的蔓延,市场信心不断受挫。对于利好的极端漠视和利空的不断放大已成为常态。市场也由之前对通胀的忧虑转向对国内经济下行的担忧。有鉴于此,目前依靠市场自身力量已难以改变弱势格局,未来市场能否止跌回升,其关键在于是否释放出明确的政策转向信号。

  结合国内通胀水平、国外政策预期以及国内经济变动等因素综合判断,四季度最有希望成为国内货币政策转向的重要窗口,但政策转向很难构成真正意义上的宽松。即便市场受到政策刺激转而走强,其高度也较为有限。

  展望后市,在没有明确的政策信号释放之前,政策预期的降低仍会继续蚕食市场的做多信心,从而导致市场难以摆脱目前颓势。鉴于2500点之下,市场整体估值水平已处低位会激发惜售心理,其大幅向下的可能性已不大。在未来较长时间内,市场流动性不足的状况都难以改变,加之背负经济转型的伟大使命,以战略新兴产业为核心的小盘股依然会受到持续关注,其结构性行情将成为市场运行的常态。

  下周趋势 看平

  中线趋势 看平

  下周区间 2420-2600点

  下周热点 新材料、创业板

  下周焦点 货币政策

  前景不明观望为主

  □太平洋证券 周雨

  本周沪深两市继续震荡探底。沪指周一跳空低走之后,周二震荡反抽,后半周股指重心在2500点附近反复震荡,5日均线成为短期重要支撑。深成指在本周二创出本轮下跌的新低,而后虽有反弹,但反弹力度远小于沪指。本周沪指下跌1.21%,深成指下跌2.99%,创业板指数下跌3.11%,权重股护盘迹象明显,部分中小市值个股出现明显分化。

  消息面上,周五统计局公布了8月份CPI等经济数据。8月份CPI同比上涨6.2%,仅比上个月回落0.3%,其中食品类价格同比上涨13.4%,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约4.02个百分点。PPI同比增长7.3%,比上月上涨0.1%。8月份CPI较7月出现回落,符合市场的一致预期,但下降幅度低于市场预期。这主要是由于生产资料价格涨幅超预期所致。近几个月以来,国内生产资料价格较国外调整缓慢,生产资料和CPI非食品价格环比超预期上涨是推高8月份经济数据的主要原因。同时,8月份PPI同比、环比涨幅依然小于PPIRM,暗示工业企业的利润继续受挤压,整体毛利率无改善迹象。

  就8月份经济数据来看,短期内货币政策松动可能性较小。从目前生猪供应增速缓慢、生产成品和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因素来看,预计猪肉价格在年底前还将维持小幅上涨的趋势。9月份CPI或继续在高位维持,CPI的"拐点论"能否在年内确认,仍有待观察。未来一个月政策仍将处于观察期。在总需求疲弱的大背景下,四季度经济形势不容乐观。

  就市场表现来看,本周市场观望情绪浓重,场内资金交投并不活跃,两市成交额仅维持在千亿左右,成交量的萎靡显然无力支持大盘走强。同时,市场热点散乱,大盘股欲振乏力的情况下,前期活跃的中下盘个股近期也出现明显的补跌迹象,市场缺乏领涨的热点。本周新股发行重新提速,市场对后市以中国水利为代表的大盘股IPO发行造成的资金面紧张深表忧虑。当前不佳的市场环境配合低于预期的经济数据,仅靠估值低这一因素难以支持大盘短期走强。节后市场考验前低2437点并击穿的可能性很大,建议投资者节日期间密切关注消息面及海外市场,操作上以观望为主。

  下周趋势 看空

  中线趋势 看空

  下周区间 2400-2500点

  下周热点 消息面

  下周焦点 海外市场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王峥】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