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中搜网络 “转板第一股”资本沉浮(2)

2014年12月09日 14:23 来源:中国证券报 参与互动(0)

  点击进入行情中心

  2006年以后,中搜网络的主营业务变为依靠为传统企业定做网站服务为主,并蓄力打造个性化搜索及由此而衍生的开放平台。由于长期的技术积累,中搜在商业领域倒也算顺风顺水,特别是2007年开始推出商务云平台,公司每年都能实现较为丰厚的盈利。按照中国当时的上市标准,企业要想登陆国内资本市场,连续三年的稳定盈利是必备条件之一。而中搜利用商务云平台为国内企业提供网络服务,虽然在海外资本看来业绩想象空间较此前业务模式而言狭小不少,但是却恰恰符合国内资本市场对企业运营的稳健性要求。此时,中搜网络开始将登陆资本市场的目光转向国内。

  回归A股遇冷很受伤

  “当时中国的资本市场发展非常迅速,我个人也有很强的民族情结,如果中国资本市场能够支持中国企业,那我当然愿意回来。”陈沛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我希望看到中国资本市场也有自己的互联网高科技企业,所以当时公司在看到机会后马上开始筹划拆除红筹架构。”

  无论是构建还是拆除VIE结构,都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但是中搜经过努力,终于成为中国资本市场第一家完成红筹回归的公司。2009年底,公司就着手解除红筹架构并为回归A股做准备,当时的计划是2011年申请创业板上市。

  在不少互联网人士看来,当时的中搜虽然向为企业提供网络服务的业务转型也算顺利,但也加剧了公司在搜索引擎领域的市场份额被竞争对手吞噬。“从某种意义上说,随着2005年百度在纳斯达克上市完成IPO,转型后的中搜网络实际上已错失了和百度竞争市场的机会,公司逐渐淹没在百度的疯狂成长之下。”有IT人士评论道。

  好在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虽然错失美国上市机会,但由于已经符合中国资本市场的上市要求,中搜网络在A股登陆的愿景同样令人兴奋。经过3年的发展,中搜按照中国上市规则谋划登陆资本市场的战略部署终于见到曙光。2009年10月,伴随着创业板开市钟声的敲响,证监会耗费10年磨砺而成的“创业板之剑”火热出炉,首批28家公司顺利挂牌。更让陈沛兴奋的是,当时创业板设立的初衷正是针对支持高科技类等新兴产业公司,这看似完全符合中搜网络的业务定位。

  2010年整整一年,中搜网络都在处理解散红筹架构极其繁琐的后期工作,“对于每一种可能的结果,我们都要准备好相应的解决方案。”陈沛回忆说。2011年底股改之后,中搜由有限责任公司更名为股份有限公司,完成股改当年实现净利润6015万元;2012年中搜网络再度交出漂亮的财务成绩单,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122万元。连续三年实现盈利,公司创业板IPO的梦想日益逼近。

  但就在公司信心满怀地想借助国内资本市场的力量大展拳脚之际,却迟迟没能等到IPO审核通过的消息。2012年下半年开始,由于股指低迷,监管层实际上暂停了IPO审核。没有在美国上市成功,国内IPO重启的钟声也不知道何时才会敲响,这令成竹在胸的中搜网络再次遭遇低谷。

  等待IPO开闸还是另谋出路,是摆在中搜网络眼前的选择题。陈沛回忆说:“这并不仅仅是关乎上市地位,为了筹谋上市所必备的一张好看报表,公司的战略规划、前进节奏、投资项目等多方面都受到了束缚。面对互联网技术一日千里的发展速度,很多好的规划都应该及早布局,但是为了满足在申请上市时有一张好看的报表,公司不得不忍痛放弃很多好的项目,在筹备创业板IPO阶段,公司管理层不时会因为一些决定而产生内部分歧,不敢贸然做出任何大的投资和判断。”保守与纠结之下,中搜此前最擅长的搜索引擎领域的阵地开始迅速萎缩。

  “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创业板并没有达到设立时的初衷,中国资本市场也没有建立起一套对于互联网公司的估值体系。无论是投资机构还是市场研判,在评价科技公司往往仍沿用传统行业的估值体系,从而低估了互联网等科技企业的成长性。”陈沛在感叹相关制度对互联网公司业务模式的限制时举例说,“公司搜索引擎的开发和推广不能急功近利,必然需要耐心,中国现有的制度安排显然不能满足行业发展的需要。”

  互联网企业需要不一样的发展模式,这点几乎是业内的共识。“以往的评定模式对互联网经济效益的界定确实存在致命缺陷。”经济学家宋清辉对中国证券报记者分析指出,由于互联网企业通常遵循“流量-用户-利润”的盈利模式,先期长时间的投入通常不能马上见到回报,而数年后一旦海量用户产生利润,回报收益则会大幅蹿升。因此,中国针对互联网公司登陆资本市场的相关制度安排亟待“与时俱进”。

  转板“黎明破晓前”

  2014年11月是中搜网络登陆“新三板”的一周年纪念日。如今的陈沛,言行举止都发生了一些改变。除了爱跟IT记者交流之外,他也慢慢愿意跟财经记者交流资本市场的一些事情。

  “在今天看来,中搜登陆‘新三板’是一个正确的选择。”陈沛对中国证券报记者分析说,“在既有的资本市场制度范围内,如果我们苦等创业板,公司就必须交出合格的财务指标,这样,中搜必须将一直在老路上奔跑,无法实现业务转型与升级。而实际上,中搜需要做的是能够自由地去决定公司的业务,而不仅仅是每年都有很好看的年报。”

  2014年11月下旬以来,中搜网络股价一度上蹿超过40元。“虽然公司目前为止并没有做市商,但是交易非常活跃,这说明资本对于公司价值的认可度非常高。”公司副总裁杨钰表示。中搜网络董秘胡贵春对中国证券报记者称,“等到合适机会,不排除公司会考虑做市商和竞价交易等方式。”而陈沛则直言,公司也可能会比较快就进入到做市商之列。

  实际上,在“新三板”上市公司中,一众资本对中搜网络情有独钟,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来自于其转板预期,陈沛也曾在多个场合公开表示希望中搜网络能够成为“转板第一股”。

  中搜转板预期的升温来自于制度层面互联网企业上市规则正在酝酿剧变。先是5月证监会提出将在创业板建立单独层次,支持尚未盈利的互联网和高新技术企业在“新三板”挂牌一年后到创业板上市;不足半年后的10月份,深交所也表态将提高创业板的国际化水平,创造条件让已经在海外上市的境内创新企业回归创业板上市;11月国家发改委又公布《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修订稿,放开了部分领域外资股份比例限制;同时,监管层亦有意引导创投机构入股创业初期的科技企业。

  “这些变化说明监管层正在考虑从制度层面消除尚未盈利互联网企业上市的障碍。作为典型的互联网公司,一旦转板通道建立,中搜可能成为第一批转板上市的企业。”如今的中搜网络在“新三板”挂牌周期正好满了一年,这大大增加了陈沛对公司转板的信心。

  从海外上市未果到红筹回归却意外遭遇IPO暂停,再到转战“新三板”并眺望转板,中搜网络这家伴随着中国经济大潮起落浮沉的互联网公司,俨然成为与中国资本市场建设休戚相关的标杆式样本。目前中搜在随时留意转板制度的最新动态,“毕竟如今中搜的业务和战略规划已经不完全是公司自己的事情,相关监管部门针对资本市场的制度变革也对公司业务产生较大影响。”陈沛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目前创业板正在酝酿降低门槛欢迎互联网企业挂牌,我很希望中搜网络能够成为最早进入创业板的新三板公司。”

【编辑:张明燕】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