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重回“故地”多特蒙德 中国乒乓信心依旧

2012年03月25日 00:5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社多特蒙德3月24日电 题:重回“故地”多特蒙德 中国乒乓信心依旧

  中新社记者 王曦

  中国乒乓球似乎与德国城市多特蒙德有着难以割舍的不解之缘。

  回溯历史:1959年,年轻的容国团为中国乒乓收获首个世界冠军,就此开启了中国乒乓球运动辉煌的历史。而30年后,又是在这里,中国队却遭遇到“滑铁卢”,男团冠军的旁落直接导致中国乒乓进入了一段长达6年的低潮期。

  如今,世乒赛再度回归多特蒙德威斯特法伦体育馆。而这座拥有50余年历史的场馆至今保持着当年容国团夺冠时的原貌,场馆的每一个角落都在诉说着中国乒乓球运动发展的潮起潮落。

  此番“故地重游”,中国乒乓球队的征程注定不会平坦。

  客场作战、对手重点研究、“场馆魔咒”……尽管面临着诸多困难,但中国队领队黄飚依旧信心十足:“任何时候对于中国乒乓球队来说,夺得冠军都是唯一的目标。”

  趁着队员的训练间歇,他告诉记者,为使运动员更好地适应比赛环境,中国队在3月16日就直接飞赴奥地利,进行了为期六天的适应性训练,因此在到达德国后,队员的状态普遍良好。

  谈到威斯特法伦体育馆与中国队的“渊源”,黄飚显得并不在意。在他看来,与1989年时相比,23年后的这支队伍无论是运动员、还是教练员都没有亲身经历过那届世乒赛,因此并不会因为“故地重游”而背负过重的心理压力。

  然而,放松的心态却并不能让中国队就此高枕无忧。

  近年来,尽管国际乒坛“世界打中国”的格局依旧存在,但作为霸主的中国队却不断感受到其他队伍的迅速进步。尤其此番来到多特蒙德,更是让黄飚感触颇深。“几天以来,我深深感受到乒乓球运动在欧洲的良好发展现状,各国的实力上升很明显。”

  特别是东道主德国男队,波尔、奥恰洛夫两员悍将实力超群,每每会在关键时刻为中国队制造威胁。因此在本届世乒赛上,携主场优势的德国队势必成为中国男队的最强对手。“这次挑战将是我们近几年最大的一次。”对于即将开始的比赛,男队主教练刘国梁如此评价。

  而在女队方面,上届世乒赛团体赛上意外击败中国队夺冠的新加坡队则将卫冕作为目标,队中的李佳薇、冯天薇、王越古更是成为中国女队必须要跨越过去的“门槛”。

  “队伍已经对运动员做了专门的部署。”谈到对手,黄飚说,尽管心理压力并不大,但中国队在此次备战中,特别要求队员在比赛中不要有轻敌思想,从而避免“阴沟里翻船”的发生。而刘国梁则补充说:“如果我们能够放下包袱,主动去拼对手的话,我相信我们的实力还是能够战胜对手的。”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在1989年世乒赛上,相同的场馆使中国队遭遇“滑铁卢”的同时,却成就了东道主德国队几十年以来的首枚世乒赛金牌。因此,对于威斯特法伦体育馆,德国人充满感情,将其视作为德国乒乓球的“福地”。

  “(这种说法)没用,竞技体育最终靠的是实力。”对此,黄飚的回应简单、干脆、自信。(完)

>体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