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成都商报:享受皮尔洛

2012年06月26日 10:55 来源:成都商报 参与互动(0)

  真正的高手,不是要对手性命,而是要对手心服口服。

  诸葛亮七擒孟获,捉了七次,放了七次,为什么要这么折腾?就是因为他要让自己的对手真正服输,从此不再有侥幸心理,不再与之为敌。

  昨天点球大战意大利队第3个出场的皮尔洛就是这样的高手。

  在皮尔洛罚球之前,意大利尚落后1球,此时士气在英军一方,你从哈特脸上的一脸坏笑就可瞥见剧情。按常人思维,皮尔洛只需用最把稳的方式将球打进,这场点球大战就将继续下去,至少皮尔洛不会成为罪人。但皮尔洛不这么想,将球罚进只是他的最低限度目标,他真正的用意,是让自己的“勺子”成为这场点球大战的“中途岛战役”,他要击败的不是哈特一个人,而是全场所有的英格兰人!

  在皮尔洛那一勺之后,哈特的笑容不见了,霍奇森几乎崩溃了,两个阿什利接着都射失了,整个英格兰瞬间崩塌———1个进球和1个进球造成的心理震慑谁更具杀伤力,答案显而易见。

  “勺子”天生就属于大场面和大人物。

  1976年欧洲杯决赛,捷克斯洛伐克与西德队打到最后点球大战,面对德国人那几乎无懈可击的“点球神经”,最后一个出场主罚的帕年卡丝毫没有畏惧,他选择了用“勺子”的方式终结德国人的点球神话。从此以后,“勺子”就成为艺高人胆大的选择,“勺子”就成为解析这个充满紧张感的世界最童话的方式,“勺子”就成为我们心都跳到嗓子眼时的清凉油、绿豆汤。

  意大利人特别热爱“勺子”,难怪勃朗宁会说:“打开我的心,你会看到,铭刻在里面的,是‘意大利’”!

  33岁的皮尔洛是我们之于古典意大利的最后恋情,这个布雷西亚男子,没有巴乔那么阴柔的眼神,却有巴乔一样不沾尘垢的球风。他和两年前南非赛场上的福兰一样,都有一颗酒红色的心,都是那杯越老越妖的Syrah—————过尽千帆,只为了唇齿余香间那一抹微醺点染的晚熟。

  在“勺子”之前,皮尔洛其实已经让世界目瞪口呆。他是真正的传球大师,看过昨天的比赛,你才会理解为什么十个欧洲教练有九个都会认为皮尔洛才是当今世界的第一中场,而不是哈维和小白。看皮尔洛传球,是感官和心灵的双重滋润,他的传球已经到了一种出神入化的境地,想打哪就打哪,哪怕四十米开外,也照样毫厘不差,美国最先进的导弹在他面前也不敢造次。

  皮尔洛更迷人的是他的“不张扬”。他不帅,但稳重;他不风流,但拥有温暖的家庭;他速度不快,但效率奇高;他言语不多,但句句上心。与意大利队历史上那些美男子比,皮尔洛不以“色”胜,而以“艺”立,他是靠真本事在踢球,剔除一切浮华与包装,留存下足球艺术的精华,无论在米兰,还是尤文,皮尔洛十年如一日在踢着自己节奏的足球,这种足球质地天然、性格恬淡、立意高洁、回味无穷,这种足球在本届欧洲杯赛场几乎已经绝种,皮尔洛是最后的传人。

  与德国队的半决赛,对于意大利球迷而言,胜负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享受皮尔洛,享受他的传球,享受他的下一次“勺子”。(江弋)

【编辑:刘通】

>体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