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奥运开幕式特写:自信“英伦范” 幽默“男人戏”

2012年07月28日 08:2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当地时间7月27日,2012年伦敦奥运会,开幕式隆重举行。图为“憨豆先生”与乐队同台表演。  

  中新社伦敦7月27日电题:开幕式特写:自信“英伦范” 幽默“男人戏”

  中新社记者 沈嘉 蒲媛

  当地时间27晚举行的伦敦奥运会开幕式,就像总导演丹尼 博伊尔提前透露给观众们的那样,是“一场拼图式的庆典”。

  整场文艺演出分为三幕,围绕“复兴”与自我追问,断片式地展示了英伦三岛丰饶的土地和人文风情。

  来自莎士比亚著作《暴风雨》中的灵感在400年后被搬上世人瞩目的“伦敦碗”体育馆。关于“奇妙岛屿”的主题呈现从一开始就是十分英国式的:田园溪流、耕种收获、消遣游乐……

  “不必害怕,这岛上众声喧哗”,这段戏剧中的著名台词在开场部分即被引用。莎翁作品的研究者解读说,“不必害怕”是这段演说的核心,“这岛上充满了声音”用来形容奥运会。原戏剧的主人公卡利班在长梦中醒来后,高喊着“我哭着希望再梦一场”,这是在形容英国人对于奥运的期待。

  这段表演为后面的文艺演出奠定了整体格调——也许每个符号都让人觉得熟悉,但是如果没有对英国历史和文化的深入认知,就不容易拼出这个“奇妙岛屿”的完整拼图。

  前工业时代的怡然生活很快就随舞台场景的转换一去不返,当篇章进行到“黑暗魔鬼的磨坊”时,表演者们化身为纺织工人、矿工、钢铁厂工人,带领观众们回到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

  舞台真实还原了当时热火朝天辛劳工作的场面。同时也呈现了这一时期富有历史意义画面:“加罗十字军”徒步到伦敦议会抗议的人群,乘船来到英国开始新生活的移民等。

  整个开幕式的文艺部分就像一个旅程,表达了英国人追问,“我们是谁,我们曾是谁,和我们希望成为谁。”

  依循这一思路,对这场由“田园生活”“工业革命”“走向未来”三个主要章节串联的演出也许会有额外的理解:这不仅是一部英国编年史的展示,还是这个国家反省过去、关照现实,并以此为出发,对重新定义未来而进行的一次努力。

  对最后一个问题,主创组有一个答案,即“用遗产、多样性、能源、创造性和智慧来定义英伦三岛”——这个答案正统,但可能不够全面。

  演出令人印象深刻的重要部分来自别出心裁的英式幽默,这给充满戏剧元素、文艺范十足,但还是稍微有点大型叙事和自娱自乐倾向的开幕式演出带来了平衡。

  中场插曲部分,007系列电影中的主角詹姆士 邦德和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一起从直升飞机上跳伞的镜头令人忍俊不禁。女王也成为观看直播的网民评论中“最新的邦女郎”。

  如果说邦德集合了英国男性“冷静、睿智”的优秀特点,那么憨豆先生则是英国对外官方形象的另一个代表,他“倒霉、尴尬、童趣、英国”——至少英国媒体是这么认为的。

  憨豆先生在开幕式上亮相的时间可不短,他带来了众多笑料,包括在现场音乐演出中捣乱,在沙滩跑步时耍小聪明最终赢了一群“高富帅”等。

  也许是巧合,这场开幕式演出中一些特别设计的环节都是英伦绅士们带来的。在憨豆先生之后,第三个登场的是贝克汉姆。这位英国最年轻的勋爵、四个孩子的好爸爸、球场上最锐利的屠刀,驾驶着快艇把圣火送到“伦敦碗”,揭开了最终接力和点燃圣火的序曲。

  压轴的一幕由前披头士(The Beatles)成员保罗 麦卡特尼带来。他引领全场唱响了作为英国人集体记忆的经典歌曲《Hey Jude》。现场众多观众、选手和嘉宾们不由自主地跟着节拍扭动身体,当地时间凌晨十二点四十分许的火炬光辉印得他们脸上通红。

  作为一场姿态亲切随意,现场充满欢呼与热情,同时又给人沉淀与思考空间的盛大演出,这场开幕式也许不能在近四个小时中浓缩英伦文化的全部精华,但它的确让人们看到了一种“英国式的自信”,展现了“奇妙岛屿”的独特魅力。(完)

>体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