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CBA限薪令恐雷声大雨点小 短期内将无法施行

2012年09月07日 17:04 来源:沈阳晚报 参与互动(0)

  篮协新主张引热议 姚明举双手支持

  钱德勒、肯扬·马丁、J.R·史密斯、布鲁克斯……上个赛季的CBA联赛因为这些名字变得星光熠熠,也拥有更多的话题。和上个赛季不同,截至目前,CBA联赛没有用“重磅”形容的交易产生,倒是篮协重新酝酿的限薪令成为最大的话题,篮管中心竞赛部主任白喜林在接受采访时表示CBA联赛限薪势在必行,而且不会照搬NBA,肯定会符合国情。尽管篮管中心的态度坚定,不过在外界看来,如果没有统一的审计制度,没有合适的监督,限薪令或将很难推行。

  限薪与否看法不同

  奥运会男篮比赛解说时,姚明就表示CBA联赛要限制外援薪水,“如果想要发展篮球首先想的不应该是如何让我们的球员有上场时间,而是国内球员是否会在国际规则下生存下去。年轻球员的上场时间分为有效上场时间和无效上场时间,你对整个比赛的参与度是多少,如果你只是在场上跑来跑去的跑龙套或者垃圾时间上场,那没有太大的价值。你和球队之间有很强的联系的情况下,那才叫有效上场时间。外援的上场人次,不管是削减还是增加都要尽可能和国际篮球规则接轨,选择外援需要通过经济手段去限制。判断一个外援的水平高低很难有一个标准,简单的办法就是限薪。”

  不过,篮球评论员杨毅却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像史密斯、马丁、钱德勒、艾弗森等人他们来华打球,对球队的成绩提升作用不大,俱乐部更多的还是考虑商业化的运作,他们来华打短工就是为了捞金,俱乐部利用他们也可以包装自己,比如眼下CBA赞助商商业品牌开发额度达到4个亿是中超的好几倍,这就是大牌运动员带来的商业价值,他们带动了整个联赛的关注度,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某些国企运作的球队不会放弃高薪引进的计划的。”

  限薪令或成空文

  篮协的限薪政策得到浙江广厦总经理叶湘玉的赞成,不过对于实行限薪令的前景,叶湘玉坦言有难度,“对于俱乐部来说,在公平竞争的条件下实行限薪肯定是好事,但篮协领导得考虑中国国情。”上海男篮副总经理钱安柯也认为限薪的操作性难度很大,“这个‘薪’的范围有多大?除了工资,奖金算不算,老板一时兴起拍出来的钱算不算?”

  目前的17家俱乐部,除了八一之外,各家俱乐部存在的形式都不相同,主要分两类:一类为“企业出钱、地方体育局出人”,共同组成俱乐部参加联赛的模式,这是CBA大多数俱乐部的产权所有现状。而另一类俱乐部,则由“企业自主投资,自主拥有产权”。不同的俱乐部产权,球员的薪水发放也有所不同,“有的球员的工资由两部分构成,体育局这边发一部分,俱乐部这边又会发一部分。你说要算球员的薪水,该怎么算?”叶湘玉说。北京俱乐部也认同各家俱乐部的财务状况不同,根本无法统一,“最核心的问题并不是出台限薪令,而是中国现在没有完全发展职业体育。如果像NBA那样,有职业联盟,有薪金空间,有奢侈税惩罚制度,那么一切都将透明也便于管理。另外,我们篮协提出的薪金上限是多少,如果上限规定得很高,一般俱乐部都不会超过这个限额,那么限薪令就是一纸空文,没有什么实际作用。”

  短期内无法施行

  在钱安柯看来,限薪令的实施,监督很重要,也是困难所在,“如果规则出台了,那就得有相应的监督,如果违背了原则,那就得处罚,处罚也要有力度,否则起不到作用。还有就是谁来监督,是中国篮协还是第三方来审计,这很有讲究。”叶湘玉也认为配套的监管条例必须和新的规则一起出台,“有的俱乐部很老实,按照规章办事,但有的俱乐部就要搞点花招,万一出现这样的事情,谁来监督?限薪令出台是好事,但是配套的监管条例,也必须一起到位。”

  限薪令是CBA最近被提及次数最多的词语,但是何时可以真的实施限薪令,篮协什么时候可以拿出具体的办法,目前还没有确切的时间表。上周的CBA西部行活动期间,篮协成立的调研小组和江苏、上海、八一以及广厦四家俱乐部召开了联席会议,据悉,那次会议是一次完全的务虚会议,篮协只听取意见,并没有给出具体的细则。白喜林表示,篮协已经召开很多次小型内部会议,会利用间歇期、季前赛等时间开会研究此事。

  除此之外,目前,很多俱乐部已经和球员签订了新赛季的工作合同,这意味着这个赛季新规则肯定不会施行。而且现阶段,CBA各大俱乐部和球员签约的合同年份,通常都在3年左右。不少主力队员,甚至会签下一份长达5年的合约,即使施行新规定,篮协也要为球队预留两三年的缓冲时间。一位俱乐部老总表示,新规则能在全运年后实行已经是最乐观的估计了。

【编辑:张笑蓉】

>体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